很多人上来就问,初中教资是几级?这个问题其实问得不对。教师资格证根本就不是按一级、二级这样分的。你要是去问官方,或者看证书,上面压根就没有“几级”这个说法。
这个误解可能是从职称评审来的,比如中小学教师有一级教师、二级教师、高级教师这些职称。但那个是你在学校工作以后,根据你的教龄、教学成果、科研能力评的,跟你刚考的这个“准入证”完全是两码事。
那教师资格证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很简单,它是按学段和学科来分的。学段就是你教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比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就是你教什么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
所以,你手里的“初中教资”,全称应该是“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后面还会跟着你的学科,比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这上面的“初级中学”就是它的“级别”,直接告诉你,你有资格去初中教书。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规则,叫“向下兼容”。
这个规则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你找工作的范围。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拿了高学段的教师资格证,可以去教比它低的学段。
举个例子,你拿到了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
1. 你当然可以去应聘初中的数学老师,这是你的本职。
2. 你也可以去应聘小学的数学老师。因为小学的学段比初中低,所以你的证书是“兼容”的。
3. 你甚至可以去应聘幼儿园的老师,虽然学科不对口,但从资格上来说,学段是允许的。不过现实中很少有人这么干。
但是,反过来就不行。这叫“不能向上兼容”。
如果你拿的是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你就只能去小学教数学,不能去初中教。哪怕你觉得自己初中数学也学得很好,但从规定上说,你的资格不够。这是条硬杠杠,招聘单位刷简历的时候,看到学段不符,可能直接就给你筛掉了。
现在你明白了吧?初中教资的“级别”就是“初级中学”,它的含金量体现在它的“向下兼容”能力上。
那么问题来了,考哪个学段的性价比最高?
很多人都在初中和高中之间纠结。我直接给你分析一下利弊。
先说高中教资。
它的优点是兼容性最强。你拿了高中教师资格证,等于拿到了通票,高中、初中、小学都能去。从找工作的选择范围来说,它是最广的。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难。
笔试考的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内容就是高中学科知识。比如你考高中历史,那你就要对整个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面试试讲,也是抽高中课本的题目来讲。这对很多大学毕业好几年,已经把高中知识忘得差不多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备考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
再说说初中教资。
它的优点是难度适中,性价比高。
笔试科目三考的是初中学科知识。初中的知识,大部分人努努力还是能捡回来的,不像高中的那么复杂和深入。面试试讲也是初中的内容,相对好准备。
而且它的兼容性已经足够用了。能教初中,也能教小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选择已经很宽了。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学招聘,也挺欢迎持有初中教资的老师,因为他们觉得你的学科功底更扎实。我有个朋友就是拿着初中英语教资,最后去了一所不错的小学教英语,干得特别好。学校觉得她能更好地做一些小升初的衔接。
最后说一下小学教资。
它的优点是简单。笔试不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只考两科公共课。面试也相对容易一些。
缺点就是兼容性差,只能教小学。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明确,这辈子就想当个小学老师,那考小学的没问题。但凡你心里还有一点“也许我以后想去初中试试”的想法,那考小学的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
如果你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对自己有信心,也不怕多花时间复习,那就一步到位,直接冲高中教资。毕竟选择多总是好的。
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普通人,大学学的知识可能跟要考的科目不完全对口,或者毕业久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那我强烈建议你考初中教资。
它是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难度上,你跳一跳够得着;实用性上,它覆盖了初中和小学两个最大的就业市场。你考下来之后,无论是去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有大把的机会。你先生存下来,再图发展。先把证拿到手,才是最实际的。
别把教师资格证想得太复杂。它不是一个决定你高低贵贱的“级别”,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让你有资格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敲门砖。选择哪个工具,取决于你想打开哪扇门,以及你有多大的力气去使用这个工具。初中教资这把钥匙,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小合适,分量刚好。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