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值得”这个词。
很多人把值得跟条件挂钩。考上好大学,才值得被夸。找到好工作,才值得被尊重。赚到很多钱,才值得拥有好的生活。结了婚生了孩子,人生才算值得。
你看,这里的“值得”前面,总有一个“才”字。它像一个门槛,你必须跨过去,才能拿到“值得”的入场券。
但这是个巨大的陷阱。
因为这个逻辑的终点是空的。你辛辛苦苦跨过一个门槛,会立刻发现前面还有下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高。我见过不少人,学生时代的目标是进大公司。进去了,开心了两个月,就开始焦虑,因为周围的人都在比谁升职快。等他好不容易升了职,又发现别人已经开始比谁的房子大了。这个游戏没有尽头。
你永远在追逐一个外部标准来证明自己“值得”。而这种证明,有效期很短。就像给手机充电,充到100%能用一天,第二天早上起来,电量又告急了,你又得重新找地方充电。这种依赖外部认可的“值得感”,就是这么脆弱。
那真正的值得是什么?
说白了,它不是你做了什么才换来的奖励,而是你本身就有的出厂设置。
一个婴儿,他什么都不会做,不会赚钱,不会写代码,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他值得被爱、被照顾吗?当然。没有人会说,这个婴儿必须先学会走路,才值得我们给他喂奶。他的存在本身,就让他值得拥有一切生存和被爱的权利。
这就是值得的真正含义:无条件的。它不依附于你的成就、你的财富、你的社会地位,甚至不依附于你的品德。它只跟你“是个人”这件事有关。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虚。很多人会反驳:“那我什么都不干,躺在家里,也值得被尊重吗?”
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人的内在价值感(Worthiness),和你在社会交换中的价值(Value)。
你在公司里的价值,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创造的业绩。这个价值是可以通过薪水、职位来衡量的,它是有条件的。你干得好,价值就高。你搞砸了项目,价值就降低了。这是事实。
但是,你作为一个人的内在价值感,不应该被这件事影响。项目搞砸了,说明你这次“做得不好”,不等于你“这个人不行”。你可以因为工作失误感到懊恼、沮丧,需要反思和改进。但不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不配活着。
把“事”和“人”分开,是找到“值得感”的关键一步。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有用”,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它常常被误读成:只有你“有用”了,你才“值得”存在。这就把人和工具划上了等号。一个锤子,如果不能钉钉子,它就失去了价值。但人不是锤子。
一个人,就算他能力平平,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他也值得吃一顿好饭,值得在阳光下散步,值得被温柔对待,值得拥有喜怒哀乐。因为他是人,不是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
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中,把这种无条件的值得感建立起来呢?这需要刻意练习。
第一步,学会观察自己的“条件句”。
你每次感到焦虑、自我怀疑的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脑子里是不是在想:“如果我……就好了”或者“因为我没……所以我才这么糟”。
比如,“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升职,我就会开心了。”
“因为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就是个失败者。”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你只是看着它,不评判。就像看路上开过一辆车一样,你知道它经过了。这是第一步,你得先意识到你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
第二步,练习把“事”和“人”分开。
当你发现自己又在用一件事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主动在中间加一道防火墙。
比如,你搞砸了一个汇报。
旧想法是:“我搞砸了,我真没用。”
新想法可以是:“我这次汇报搞砸了(事实)。这件事让我感觉很糟糕(情绪)。但这不代表我这个人没用(把人和事分开)。我下次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关注行动)”
你看,这不是在找借口,也不是盲目乐观。你承认事实,也接纳情绪,但你守住了自我价值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我这个人,不等于我做的任何一件事。
第三步,把行动的驱动力从“证明自己”切换到“自我探索和创造”。
很多人努力工作,是为了向老板、向父母、向所有人证明“我行,我值得”。这种驱动力非常累,因为你的喜怒哀乐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别人夸你一句,你高兴半天;别人皱个眉头,你就开始自我否定。
你可以试试换个角度。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因为我对它好奇,我想看看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或者,我做这件事,是因为它让我感到平静和满足。
比如你写文章,目标不再是“获得10万+阅读量来证明我写得好”,而是“我想把这个观点说明白,这个过程本身让我很投入”。这样一来,就算最后文章没什么人看,你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回报。你的价值感,来自于创造本身,而不是外界的反馈。
第四步,练习自我慈悲。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很简单:像对待一个好朋友那样对待自己。
如果你的好朋友失业了,很沮丧地来找你。你会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就是个废物,早就告诉过你不行”吗?你不会。你大概率会安慰他,请他吃顿饭,跟他说这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那为什么你对自己就那么苛刻呢?你失业了,你就在心里骂自己一万遍。你犯了个小错,你就觉得自己罪该万死。
下次当你陷入自我攻击的时候,停下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好朋友处在和你完全一样的情境里,你会对他说什么?然后,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对自己说一遍。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谁都有失误的时候。”
“这事儿确实挺难的,你已经尽力了。”
“没事的,先休息一下,我们再想办法。”
建立无条件的值得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它意味着你要对抗整个社会和自己过去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但这件事本身,就挺值得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