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看到“应付职工薪酬”这个会计科目就头大,觉得里面乱七八糟,工资、社保、公积金、个税全搅和在一起。其实把它拆开看,逻辑特别清晰。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公司欠员工的钱,以及欠国家的钱(社保、个税),只不过这些钱都跟员工有关系。
整个处理流程,咱们可以分成四个关键节点:计提、代扣、发放、缴纳。搞懂了这四个动作,薪酬这块的账就平了。
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月底计提,这是核心
“计提”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装,说白了就是在月底,不管你发没发工资,你都要先把这个月公司应该承担的工资社保费用,先在账上确认下来。这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是说,员工这个月给你干活了,你就产生了这笔费用,就得记账,跟你啥时候掏钱没关系。
计提的时候,你要算清楚两大块:
- 员工的工资总额:这个好理解,就是他税前、扣社保前应该拿到的所有钱。
- 公司要为员工缴的那部分五险一金:记住,五险一金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从员工工资里扣,另一部分是公司额外掏钱给员工交的。计提的时候,我们只管公司掏的这部分。
假设咱们公司有个销售员,叫小明,他这个月工资是10000元。
根据当地政策,五险一金的比例是这样的(为了方便计算,我用一些整数举例):
* 养老保险:公司交20%,个人交8%
* 医疗保险:公司交10%,个人交2%
* 失业保险:公司交1%,个人交0.5%
*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公司全包,比如分别是0.5%和0.5%
* 住房公积金:公司交12%,个人交12%
那么月底计提时,公司要为小明承担多少成本?
- 工资成本:10000元
- 公司要交的社保成本:10000 * (20% + 10% + 1% + 0.5% + 0.5%) = 10000 * 32% = 3200元
- 公司要交的公积金成本:10000 * 12% = 1200元
所以,公司这个月因为小明这个员工,总共发生了 10000 + 3200 + 1200 = 14400元 的成本。
这笔账在月底就要记下来。分录长这样:
借:销售费用 14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社保(单位部分) 3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公积金(单位部分) 1200
解释一下这个分录:
- 借“销售费用”:因为小明是销售员,他的工资成本就要计入“销售费用”。如果他是车间工人,那就计入“生产成本”;如果他是行政人员,那就计入“管理费用”。这个要看员工是干啥的。
- 贷“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是负债。贷方增加,意思就是公司欠了这笔钱。为了账目清晰,我们通常会设置明细科目。
- “-工资”这10000元,是欠小明本人的。
- “-社保(单位部分)”这3200元,是公司要为小明交给社保局的钱,所以暂时欠着。
- “-公积金(单位部分)”这1200元,是公司要为小明交给公积金中心的钱,也暂时欠着。
到这一步,费用的确认就完成了。公司账上的成本已经增加了14400元,负债也增加了14400元。
第二步和第三步:发放工资(包含代扣)
到了下个月,比如10号,该发工资了。发工资的时候,就不是发10000元这么简单了。我们要从这10000元里,扣掉三样东西:
- 个人要承担的五险一金
- 个人所得税
咱们接着算小明的例子:
- 个人要交的社保:10000 * (8% + 2% + 0.5%) = 10000 * 10.5% = 1050元
- 个人要交的公积金:10000 * 12% = 1200元
- 个人所得税:这个计算比较复杂,要先减去专项扣除(就是个人交的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租房、养家之类),再减去5000的起征点。为了简单,我们假设小明没有专项附加扣除,那么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1050 – 1200 – 5000 = 2750元。根据税率表,这部分适用3%的税率,所以个税 = 2750 * 3% = 82.5元。
所以,小明实际到手的钱是:10000 – 1050 – 1200 – 82.5 = 7667.5元。
现在,我们来做发工资这笔账。这笔分录是整个流程里最复杂,也最容易出错的。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10000
贷:银行存款 7667.5
贷:其他应付款 – 社保(个人部分) 1050
贷:其他应付款 – 公积金(个人部分) 12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 82.5
我们来拆解这个分录:
-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10000:还记得上一步计提的时候,我们贷了这个科目10000元吗?现在借记,就是把它冲平了。表示公司欠小明的10000元工资,这笔账已经清了。
- 贷“银行存款”7667.5:这个最直接,就是公司银行账户里实际出去的钱,打到了小明的卡上。
- 贷“其他应付款 – 社保(个人部分)”1050:这笔钱是从小明工资里扣的,但不是给公司的,是公司“代收”的,准备交给社保局。所以公司又产生了一笔新的负债,欠社保局的。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应付职工薪酬”?因为这笔钱的性质变了,它不再是公司对员工的薪酬义务,而是公司代扣代缴的义务。用“其他应付款”更清晰。
- 贷“其他应付款 – 公积金(个人部分)”1200:和社保一个道理,公司代收了这笔钱,欠着公积金中心。
-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82.5:同样,这笔钱是公司代扣的,要交给税务局的,所以是公司欠税务局的税款。
做完这笔分录后,你看,“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这个明细科目余额是0了。但是账上还挂着一堆负债:
- 应付职工薪酬 – 社保(单位部分) 3200
- 应付职工薪酬 – 公积金(单位部分) 1200
- 其他应付款 – 社保(个人部分) 1050
- 其他应付款 – 公积金(个人部分) 1200
- 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 82.5
这些钱,就是下一步要交给政府部门的。
第四步:缴纳社保、公积金和个税
通常在发完工资的下半个月,公司就要去把这些钱交上去了。交的时候,就是把上面这些负债一个个清掉。
-
交社保
公司需要把单位缴的部分和个人代扣的部分,一起打给社保局。总金额是 3200 + 1050 = 4250元。分录是:
借:应付职工薪酬 – 社保(单位部分) 3200
借:其他应付款 – 社保(个人部分) 1050
贷:银行存款 4250做完这笔,跟社保相关的负债就都清零了。
-
交公积金
和社保一样,把单位和个人的部分汇总交出去。总金额是 1200 + 1200 = 2400元。分录是: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公积金(单位部分) 1200
借:其他应付款 – 公积金(个人部分) 1200
贷:银行存款 2400公积金的负债也清零了。
-
交个税
这个简单,直接把代扣的税交给税务局就行。分录是: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 82.5
贷:银行存款 82.5个税的负债也清零了。
到这里,关于小明这个月工资的整个会计循环就走完了。所有的负债科目都结清了,银行存款也正确地减少了,成本费用也准确地记录在了上个月。整个账是平的,逻辑是通的。
把这个流程套用到公司所有员工身上,就是完整的薪酬账务处理。关键就是要把“公司承担的”和“个人承担的”分开,把“欠员工的”和“代扣代缴欠国家的”分开。只要思路清晰,一步步来,就不会乱。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