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买了一批劳保用品,比如安全帽、手套、口罩,发票拿过来了,会计应该怎么做账?这事儿看着简单,但里面的门道其实不少。做错了,不仅账目不清楚,还可能影响税务。
我们先说最常见的情况:买的是些消耗品,价值不高。比如几十块钱一双的劳工手套,一盒口罩,或者车间工人穿的普通工作服。这些东西用一用就没了,或者很快就得换新的。
这种情况下,就别想那么复杂了,直接记到费用里。简单直接。这在会计上叫“一次性费用化处理”。
会计分录这么写: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 劳保费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解释一下这几个费用科目怎么选。很简单,看是谁在用。
如果是行政、人事、财务这些办公室人员用的,比如他们偶尔去车间戴的口罩,那就记到“管理费用”。
如果是销售人员跑业务时用的,比如一些防护用品,那就记到“销售费用”。
如果是一线生产车间的工人用的,比如安全帽、手套、防护鞋,这笔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所以要记到“制造费用”里。如果你的公司成本核算没那么细,或者是个小公司,统一记到“管理费用”也行,但最规范的做法是按部门分。
举个例子:公司给生产车间买了1000元的口罩,增值税是130元,用银行转账付的款。
分录就是:
借:制造费用 – 劳保费 1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
贷:银行存款 1130
这个处理方式覆盖了绝大多数日常的劳保用品采购,简单明了。
但是,如果买的东西比较贵,能用挺长时间,事情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一套好几千块的特殊防化服,或者一个专业的呼吸器,能用个两三年。这还能直接当费用吗?一次性记到当期费用里,会让这个月的利润突然少一大块,不合理。
这里就出来一个概念,叫“低值易耗品”。说白了,就是它有点像固定资产(能用挺久),但价值又没高到那个份上。
公司内部一般都有个标准,比如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要超过一年,公司自己可能会再加个金额标准,比如单价超过2000元或5000元并且能用一年以上的,才算固定资产。那没到这个标准的,就可以走“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这个科目。
这种处理就分两步走。
第一步,买回来的时候,它暂时算公司的资产,不能直接进费用。
分录是:
借: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第二步,发给员工用的时候,就要把它的价值转到费用里。这个过程叫“摊销”。摊销的方法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两种:
-
一次摊销法:
这个方法最省事。东西一领用,就把它全部价值一次性转到费用里。
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 劳保费
贷: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价值不算特别高,管理上想简单化的公司。比如一个800块的防护面具,虽然能用两年,但为了省事,很多公司也就直接一次性摊销了。 -
五五摊销法:
这个方法稍微复杂点,但以前很流行。就是领用的时候摊销一半价值,等这个东西报废扔掉的时候,再摊销剩下的一半。
领用时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 劳保费 (总价值的50%)
贷: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 (总价值的50%)
报废时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 劳保费 (剩下50%的价值)
贷:周转材料 – 低值易耗品 (剩下50%的价值)
说实话,现在这个方法用得越来越少了,因为管理起来麻烦,要追踪每个物品的状态。除非公司制度有明确要求,不然大部分会计都倾向于用一次摊销法。
还有一种极少数的情况,就是买的劳保用品真的又贵又能用好几年,完全符合固定资产的标准。比如,车间里为了防尘防毒,装了一套价值几十万的空气净化和安全防护系统。
这种就得老老实实地记作“固定资产”了。
处理也分两步。第一步是购买入账。
分录是:
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第二步,不是一次性进费用,而是每个月计提折旧。把这个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它能用的每个月里去。比如这套系统能用10年(120个月),那每个月就计提一部分费用。
每个月的分录:
借:制造费用 – 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这样处理,对利润的影响就比较平滑,也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说到这,有几个现实中常踩的坑必须提醒一下。
第一个,发票。一定要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是常识,但总有人忘。有了专票,进项税额才能抵扣。如果拿到的是普通发票,那税金部分也要一起记到成本或费用里,公司就白白多交了税。
第二个,别把福利费和劳保费搞混了。这是财务和税务最容易查的地方。劳保费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工作必需品,比如防砸鞋、安全绳。福利费是为了改善员工生活,提高员工满意度,比如过节发的米面油、组织员工旅游穿的T恤。
为什么一定要分清?因为税法规定不一样。劳保费是合理的生产经营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职工福利费的扣除是有限额的,不能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你把福利性质的东西记到劳保费里,税务一查出来,就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税加罚款。
举个例子,给炼钢工人买专用的隔热防护服,这是劳保费。给公司全体员工搞团建,统一定制一批运动服,这就是福利费。性质完全不同。
最后,建议公司内部定个成文的规矩。多少钱以上、能用多久的算固定资产,多少钱以下的算低值易耗品,用哪种方法摊销,都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样会计做账就有依据,不会换个会计做法就变了,审计和税务来检查的时候,也能说得清清楚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