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怕演讲。一想到要站到一群人面前说话,手心就开始出汗,心跳加速,脑子一片空白。这感觉很正常。这不是你胆小,是你的身体在跟你说:“嘿,这事儿挺重要的,我给你来点能量。”这种能量,就是肾上腺素。你可以把它当成紧张,也可以把它当成兴奋。想法一换,感觉就不一样了。
解决紧张的第一个方法,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你一紧张,脑子里想的都是:“我等下会不会忘词?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讲得很无聊?我的发型是不是乱了?”这些问题全都是关于“我”。但演讲的重点根本不是你,而是台下的观众。
你要想的是:“我今天分享的东西,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哪怕只是一个新知识,一个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只是让他们笑了五分钟,都算有价值。当你开始思考你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别人会怎么“评价”你,你的心态就稳了一大半。你不再是一个等待审判的演员,而是一个分享者。分享者是主动的,心态更放松。
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办法,就是把演讲看成一次聊天。你不是在对着一百个陌生人念稿子,你是在跟一百个人聊天,只不过是你说的多一点。想象一下,你跟一个朋友解释一个你很懂的东西,比如怎么修电脑,或者哪个馆子好吃,你会紧张吗?大概率不会。因为你知道这东西,而且你真心想让他也知道。把这种心态带到台上去。
接下来说内容,也就是你要讲什么。很多人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想讲的太多。他们准备了厚厚一沓资料,想在一个小时内把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听众。结果就是,听众什么也没记住。
记住这个原则:一次演讲,只传递一个核心信息。一个就够了。你想让听众走出会场时,脑子里能清楚记住的那一句话是什么?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你的电脑上。你准备的所有内容,每一个故事,每一张幻灯片,都是为了证明和解释这一个核心信息。任何跟这个信息无关的,都删掉。毫不留情地删掉。
比如,你的核心信息是“每天散步半小时,比偶尔去健身房效果更好”。那么你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围绕这个点。你可以分三部分讲:第一,为什么散步好(比如对关节友好,容易坚持);第二,怎么正确地散步(比如姿势、时间);第三,怎么让散步变得有趣(比如听播客、找个伴)。你看,所有内容都指向那个核心信息。这样听众听完,脑子里留下的就是“散步半小时真不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内容的结构也很简单,别搞得太复杂。最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就很好用。
开头,用一个“钩子”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可以是一个提问(“大家觉得一周运动几次才算健康?”),一个惊人的数据(“你知道吗,XX%的人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或者一个简短的个人故事(“我曾经也以为……”)。开头别超过两分钟,目的就是让大家把手机放下,听你说话。
中间,就是你的三到四个主要论点。就像上面说的散步的例子。每个论点都用清晰的语言讲明白,最好配上一个例子或者一个故事。人脑不喜欢记忆抽象的理论,但喜欢记忆故事。你说“散步能改善情绪”,这很抽象。但如果你说:“我有个朋友,之前工作压力大,天天失眠。后来他开始每天晚饭后去公园走半圈,一个月后,他说他睡得好多了,也不那么焦虑了。因为走路的时候,他脑子能放空。”这个故事就比那句干巴巴的理论有说服力多了。
结尾,一定要有力。把你开头的核心信息再重复一遍,用不同的话说也行。然后,给出一个明确的行动号召。比如,“所以,我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每天给自己留出半小时的散步时间,去感受一下这个小改变带来的不同。”结尾要干脆,说完了就停,不要画蛇添足。
然后是准备和练习。很多人以为准备演讲就是写稿子,然后背稿子。这是最糟糕的方法。
第一,背稿子会让你听起来像个机器人,没有感情。第二,一旦你忘了一个词,你整个脑子就卡住了,后面全忘了,然后就开始慌。正确的做法是“内化”,而不是“背诵”。
你要做的是写一个演讲大纲,就是你的核心信息,加上你的几个主要论点,每个论点下面写几个关键词或者小故事的提示。然后,你对着这个大纲,用自己的话一遍一遍地讲。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第一次讲可能磕磕巴巴,没关系。讲个三五遍,你的思路就顺了,语言也自然了。
我推荐一个练习方法:找个没人的地方,打开手机录音,完整地讲一遍。然后自己听。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你是不是说了很多“呃”、“那个”,你的语速是不是太快了,哪个地方逻辑不顺。听自己录音的感觉可能有点尴尬,但这是进步最快的方法。比对着镜子练有用得多。
上台之后,怎么表现得更自然?有几个小技巧。
关于眼神。不要盯着天花板、地板或者PPT看。你要看着观众。但看着一堆人也挺吓人的。所以,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把观众席想象成几个区域,比如左边、中间、右边。你讲第一段话的时候,看着左边区域里的某一个友善的面孔。讲第二段话的时候,把目光移到中间区域,再找一个友善的面孔。这样轮换。对那个被你看到的人来说,他会觉得你在跟他交流,会听得更认真。对你来说,你不是在看一群人,你只是在看一个个具体的人,压力就小了。
关于站姿和手势。不要像个士兵一样站得笔直,那样太僵硬。双脚与肩同宽,稍微放松一点。手不知道放哪里?那就自然下垂。讲到重点的时候,可以用手势辅助。比如讲到“三点”的时候,可以伸出三根手指。手势是帮你表达的工具,不是你需要操心的负担。只要别抱在胸前(显得很防备)或者背在身后(显得很紧张),其他自然的动作都没问题。
关于声音。很多人一上台,说话语速就不自觉地变快。你要刻意地放慢。比你平时说话的速度再慢一点点。慢下来有两个好处:第一,你的话听起来会更有分量,更清晰。第二,你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下一句要说什么。
还有一个强大的武器是“停顿”。在一句重要的话说完之后,停顿两秒钟。这片刻的安静会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让他们思考你刚才说的话。在两个要点之间,也可以停顿一下,这相当于一个段落分隔符,让听众知道你要切换话题了。停顿不是忘词,停顿是自信的表现。
最后,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怎么办?比如,你真的忘词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停下来,喝口水,看一眼你的提纲,然后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刚才说到哪了?哦对,是关于散步的第二个好处。”就这么简单。观众不会在意的。他们更在意的是你是不是真诚。你越是想掩饰,表现得越慌张,他们才越会觉得尴尬。你放松,他们就放松。
如果有人提了一个你回答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最好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我现在手头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准确回答。会后我查一下资料再回复你,可以吗?”这显得你既诚实又负责。比瞎说一通要好一百倍。
总的来说,演讲不是什么神秘的天赋,它就是一项技能。跟学开车、学游泳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关键在于摆正心态,用对方法,然后多练。你不是去接受审判的,你是去分享的。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真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