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聊留学,脑子里就是英美澳加,一年几十万烧钱。但其实,留学不一定非得是富人游戏。有些国家和学校,教育质量不错,花的钱却少得多。关键在于,你要知道去哪儿找。
我们先得说清楚什么是“性价比”。这不等于“便宜”。一个排名很差、教得也不怎么样的学校,就算不要钱,你去了也是浪费时间,这性价比就是零。真正的性价比,是在可接受的预算内,拿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并且对你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基于这个标准,我给你扒一扒几个选择。
第一档:德国
这绝对是性价比名单里的头牌。
德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公立大学政策。德国大部分公立大学,对所有国际学生,包括咱们中国人,是不收学费的。你没看错,不收学费。你只需要交一个学期注册费(Semesterbeitrag),大概几百欧元,这笔钱通常还包含了你所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票,等于半年内地铁公交随便坐。
但要注意,巴登符腾堡州是个例外,这个州从2017年开始对非欧盟学生收取每学期1500欧元的学费。不过跟英美比起来,这依然是小数目。
德国的教育质量非常硬。尤其是工科,像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这些TU9联盟的学校,在世界范围都很有名。它们的机械、汽车、电子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很高。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去德国留学,你要面对两个主要成本。
第一个是生活费。德国政府要求你去之前,得证明你有足够的钱在德国生活。具体操作就是办一个“限制提领账户”(Sperrkonto),每年要存入一笔指定的金额,目前(2023年数据)大概是11208欧元。这笔钱不是给德国政府的,是你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月只能取出一部分用。大城市比如慕尼黑、柏林,生活成本高一些,小城市就低不少。
第二个是语言。德语是个绕不开的坎。虽然现在德国大学开设的英语授课项目(尤其是硕士)越来越多,但数量还是有限,而且好专业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你在德国生活,买东西、租房子、跟邻居打交道,完全不会德语会很难受。所以,就算你读的是英语项目,也强烈建议你把德语学到至少能日常沟通的水平。
总的来说,如果你能搞定语言,家庭预算不算特别充裕,又想读个好学校,德国绝对是首选。
第二档:荷兰
如果你德语不行,又想在欧洲找个英语环境好的地方,那看看荷兰。
荷兰的大学不是免费的,但学费比英美好多了。对于非欧盟学生,本科一年的学费大概在7000到15000欧元之间,硕士在8000到20000欧元之间。这个价格,能读到世界顶尖的大学,性价比是很高的。
荷兰有几所学校实力非常强。比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它的工程和技术类专业是世界顶级的。还有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农业、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常年排在世界第一。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全球就业市场上都很受欢迎。
荷兰人的英语普及率是欧洲非英语母语国家里最高的。你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这些城市,光靠英语生活、学习,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对于不想再花一两年时间学一门新语言的同学来说,是个巨大的优势。
而且,荷兰的毕业生签证政策也很友好。毕业后,你可以申请一个为期一年的“求职年”签证(Orientation Year Visa),用来在荷兰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换成工作签证留下来。
生活成本方面,荷兰跟德国大城市差不多,住宿是大头。但整体预算算下来,一年总花费控制在20多万人民币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档: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的模式和德国有点像。它的公立大学(Université)学费也很低。经过几年前的改革,现在非欧盟学生在公立大学读本科的注册费是每年2770欧元,硕士是3770欧元。这个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
但是,法国的精英教育体系是分开的,那些叫“大学校”(Grandes Écoles)的商学院、工程师学院,学费就贵了,一年几万欧元的都有。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低成本主要是指公立大学。
法国的优势学科在人文、艺术、社科和基础科学领域。索邦大学这样的学校,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深厚。
语言同样是主要障碍。法国大学的英语授课项目比德国还少,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如果你想去法国,法语基本上是必备技能。
除了法德荷,北欧的一些国家也值得关注。比如挪威,它的公立大学目前对所有学生依然免学费,但生活成本非常高,可以说是全欧洲最贵的地区之一。瑞典和丹麦几年前就已经对非欧盟学生收学费了,而且费用不低,性价比优势不如从前。
亚洲的选择:马来西亚
如果不想跑那么远,可以看看亚洲。马来西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成本低。马来西亚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比欧美低很多。在吉隆坡,一年总花费大概在8-10万人民币就能搞定。
其次,语言环境好。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但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
教育模式也很多元。马来西亚有很多英美澳大学的分校,比如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校区、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校区。你在这些学校读书,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主校区基本一致,但花费只有主校区的几分之一,最后拿到的文凭也和主校区一样。这对于想体验英式或澳式教育但预算有限的学生来说,是个折中的好办法。
怎么找到这些学校和项目?
别只依赖中介,自己动手很重要。
第一步:利用官方教育推广平台。
想去德国,就上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官网,上面有最全的课程数据库,可以按语言、专业、学校类型筛选。
想去荷兰,就上Study in Holland。
想去法国,就上Campus France。
这些官方网站的信息最准确,也最可靠。
第二步:善用世界大学排名网站。
像QS、THE这些排名网站,不只是用来看排名的。它们通常都有筛选功能,你可以先选定一个国家,然后看看这个国家有哪些学校在你的专业领域比较强。
第三步:直接去学校官网看。
在你有了初步的目标学校名单后,一定要去学校的官网。找到“International Students”或者“Admissions”栏目,仔细阅读你感兴趣的专业的课程设置、申请要求和学费信息。这是最直接、最不会出错的方式。
最后,有几个坑得提醒你一下。
“免学费”不等于“零成本”。生活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你必须有足够、稳定的资金支持。别想着光靠打工就能覆盖所有费用,在欧洲,学生签证允许的打工时长是有限的,而且刚去的时候语言不通,找工作并不容易。
语言永远是核心。无论你去哪个非英语国家,把当地语言学好,你的留学体验和未来的发展机会都会好很多。它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你融入当地社会的钥匙。
别只盯着首都和大城市。小城市的大学,教育质量可能同样出色,但生活成本会低很多,而且环境更安逸,更能体验当地文化。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