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家委会怎么选出来的

家委会这东西,听起来挺正式的,但选拔过程嘛,五花八门,比你想的要复杂,也比你想的要简单。大部分家长,特别是孩子刚上学的,基本都是一头雾水。老师在群里一通知,稀里糊涂就出来一个名单,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其实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的玩法都不一样。我根据自己孩子上学的经历,还有跟身边朋友的交流,把这些“选拔”方式大致归为几类。

第一种,最理想也最少见的:民主选举型。
这种就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老师先在家长群里发通知,说班级要成立家委会了,简单介绍一下家委会是干嘛的。然后,鼓励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自愿报名。报名结束后,老师会组织一个线上的或者线下的家长会。让报名的家长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优势,比如时间比较自由,会做点设计,或者擅长组织活动。最后,所有家长进行不记名投票,票数最高的几位当选。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现实中很少这么干。为什么?因为太麻烦了。老师很忙,没精力去组织一场正式的选举。而且,大部分家长也比较内敛,不太愿意在众人面前“竞选”,场面可能会很尴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根本没几个人报名,最后还是得老师出面去“邀请”。我只在一个朋友孩子的国际学校里听说过这种完整的流程,那里的家长参与度确实高。

第二种,也是最常见的:老师“内定”型。
这才是大部分学校的真实情况。开学一两周后,班主任基本已经对班上各位家长有个初步印象了。谁在群里最活跃、回复消息最快?谁交各种回执、费用最积极?谁在开学初的几次沟通中,显得通情达理、积极配合?老师心里都有数。
家委会主要是帮老师处理班级杂事。比如收班费、组织活动、采购物资。这些事老师一个人干不完,所以他需要的是得力的、靠谱的帮手,而不是一个“民意代表”。所以,老师会私下里联系那些他觉得靠谱的家长,直接问:“XXX妈妈,我看你挺热心的,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班的家委会,帮我分担一些工作?”
被老师点名的家长,一般都不会拒绝。一方面是觉得荣幸,另一方面也是想跟老师搞好关系。等老师凑齐了三五个人,就在群里发个通知,直接公布名单:“经过沟通,本学期家委会成员由以下几位家长担任,大家鼓掌欢迎。”整个过程悄无声息,但效率极高。
我孩子上一年级那会儿就是这样。开学第一个月,老师就直接在群里公布了名单。名单上的几位家长,大家都没意见,因为确实就是平时在群里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的那几位。其中一位是全职妈妈,时间多;一位是做设计的,主动帮班级做了几次海报;还有一位是社区工作者,特别擅长组织。你看,老师选人都是有明确目的的。

第三种,少数学校存在的:资源竞争型。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比较好的学校,或者家长群体普遍比较“精英”的班级。这时候,家委会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服务岗位”,而变成了一个“资源展示平台”。
选举的过程可能会变得很正式,甚至有点像公司竞聘。报名的家长需要准备“竞选宣言”,有的甚至会做个PPT。上面不光是介绍自己,还会列出自己能为班级提供的“资源”。
比如,A家长是某公司的市场总监,他说:“我能对接我们公司的资源,为班级活动提供免费的场地和礼品。” B家长自己开印刷厂,他说:“以后班级所有打印复印的材料,我全包了,保证质量还好。” C家长在医院工作,他说:“孩子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痛的小问题,可以随时找我咨询。”
这种选举,比拼的已经不只是时间和热情了,更是人脉、社会地位和资源。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能给班级带来实际利益的家长。因为这些资源确实能让班级活动办得更好,也能减轻其他家长的经济负担。但这也很容易变味,让家委会成了少数家长的“名利场”,普通家长很难参与进去。

第四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硬性摊派型。
这种情况跟上面正好相反。老师在群里号召了半天,结果没人报名。大家都很忙,一听要干活,都假装没看见。老师没办法,总不能没有家委会吧?
于是就开始“摊派”。有的老师会让每个小组都必须出一个人。或者,直接点名:“我看小明妈妈平时挺好的,就你来当生活委员吧?”、“小红爸爸是党员,觉悟高,你来当组织委员怎么样?”被点到名的家长,也不好意思当众拒绝老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这种被“摊派”出来的家委会,工作积极性通常不高。大家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能应付就应付,很少会主动去策划什么活动。所以,班级氛围也相对沉闷一些。

那么,如果你真的想加入家委会,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想清楚为什么想加入。是为了孩子?为了跟老师多沟通?还是真的有热情服务班级?动机很重要。
如果你想好了,可以这样做:
1. 从开学第一天起,就保持积极。 老师发的通知,及时回复“收到”。需要交的材料,第一时间交上去。这种小事,最能体现你的态度。
2. 在群里多做正面互动。 老师分享了孩子的活动照片,你可以带头说一句“老师辛苦了,孩子们真开心”。有家长提出合理的问题,你如果知道答案,可以帮忙解答一下。但注意,不要变成话痨,更不要在群里抱怨或指责。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
3. 主动承担一些小任务。 比如班级需要买点绿植,你可以在群里说:“这事我来办吧,我知道附近哪里有花卉市场。” 老师需要统计一个信息,你可以主动做一个在线表格,方便大家填写。这些小事,老师都看在眼里。
4. 直接和老师沟通。 如果你们班准备选家委会了,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私下跟老师表达你的意愿。就说:“老师,我平时时间比较自由,也愿意为班级做点事。如果需要人手,您可以考虑我。” 这样直接,但态度要诚恳。

说到底,老师选家委会成员,核心标准就几条:有时间、有责任心、好沟通、不添乱。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就算没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也大概率会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家委会本质上是个服务岗位,不是权力机构,放平心态去看待它,事情就简单多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家委会怎么选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