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都是“你怎么收钱”的问题。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收钱的方式千差万别。下面我们聊聊一些主流的盈利模式,看看它们是怎么运作的。
1. 卖产品 (Product Sales)
这是最古老也最直接的模式。你生产一个东西,然后卖掉,赚取成本和售价之间的差价。比如你开个包子铺,一个包子成本1块,卖3块,你就赚2块。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里面门道很多。
关键在于规模化和品牌溢价。如果你只开一家包子铺,一天卖500个包子,利润有限。但如果你能开1000家连锁店,每天卖500万个包子,那利润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规模化的力量。
品牌溢价更有意思。同样是帆布包,普通牌子可能卖50块,但印上一个奢侈品牌的Logo,就能卖5000块。多出来的4950块,就是品牌给你带来的价值。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包,更是一种身份认同。苹果公司就是这方面的顶级玩家,一部iPhone的物料成本可能只有几千块人民币,但售价能达到上万,中间巨大的利润空间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品牌。
2. 提供服务 (Service Fees)
卖服务和卖产品不一样,你卖的不是一个实体的东西,而是你的时间、技能或者解决方案。比如理发师、咨询顾问、律师,他们都是靠提供专业服务来收费的。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启动成本相对较低。你不需要建工厂、管库存,最大的成本就是你自己的人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规模化很难。一个理发师一天最多只能服务十几个客人,他的收入天花板是固定的。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很多服务行业开始尝试产品化。比如一个厉害的咨询顾问,可以把他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一套方法论,然后开班授课,或者写成书出版。这样一来,他就能把同一份知识卖给成千上万的人,突破了个人时间的限制。健身房的私教课就是典型的服务收费,但现在很多教练会在线上卖录好的健身课程,这就是把服务产品化了。
3. 订阅模式 (Subscription)
订阅模式现在非常流行。你不用一次性买断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按月或按年付费,持续使用。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订阅服务。比如你每个月付钱给Netflix看电影,给Spotify听音乐,或者给云存储空间付费。 对企业来说,订阅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带来持续、可预测的现金流。 公司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下个月大概能收多少钱,这对财务规划和业务发展很有帮助。
但订阅模式的挑战在于,你必须持续提供价值,否则用户随时可能取消订阅。Netflix每个月都要上新剧,软件公司要不断更新功能,不然用户觉得不值,下个月就不续费了。所以,这种模式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其实更高。
4. 广告模式 (Advertising)
如果你提供的内容或服务是免费的,那很可能你自己就成了“产品”。广告模式就是通过吸引大量用户,然后把这些用户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来赚钱。
大部分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产品,比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都严重依赖广告收入。谷歌让你免费搜索,但它会根据你的搜索记录,在旁边展示相关的广告。广告商为了这些精准的展示机会,愿意付钱给谷歌。
广告模式成功的关键是用户规模和数据。用户越多,广告的曝光量就越大;对用户的数据了解得越精准,广告的投放效果就越好,广告商也愿意付更高的价格。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广告会影响用户体验。插播的视频广告、满屏的弹窗,都会让用户感到厌烦。如何在赚钱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是所有采用广告模式的公司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5. 佣金或交易费 (Commission/Transaction Fees)
这种模式也叫“中介模式”。平台自己不生产产品,也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连接买家和卖家,从每一笔成功的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我们熟悉的淘宝、滴滴、美团,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淘宝连接了无数的商家和消费者,每卖出一件商品,它就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滴滴连接了司机和乘客,从每单车费中抽成。
这种模式的威力在于网络效应。平台上的卖家越多,就越能吸引买家;买家越多,也越能吸引卖家。一旦形成这种正向循环,平台的地位就会非常稳固,后来者很难超越。但它的难点在于启动阶段,也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平台还很小的时候,如何同时吸引到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是最大的挑战。
6. 租赁模式 (Leasing/Renting)
租赁模式的核心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用户不需要花一大笔钱去购买一个东西,而是通过支付租金,在特定时间内获得它的使用权。
小到共享单车,大到汽车、飞机,都可以采用租赁模式。这种模式对用户的好处是降低了使用门槛,更加灵活。比如你只是偶尔需要用一下电钻,花几百块买一个不划算,但如果能花20块租一天,就很有吸引力。
对于提供租赁服务的公司来说,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是最大的成本。共享单车需要不断地维修和调度,汽车租赁公司要负责车辆的保养和保险。如何提高资产的周转率,让一个东西能被更多人、更频繁地租用,是这种模式盈利的关键。
7. 免费增值模式 (Freemium)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模式,它把免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 先提供一个基础版本的产品或服务,这个版本是免费的,可以吸引大量用户来体验。当用户用习惯了,或者需要更高级的功能时,再引导他们付费升级到高级版。
很多软件和在线工具都采用这种模式。比如网盘,免费提供5GB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够用了。但如果你是摄影师,有很多照片要存储,5GB很快就会用完,这时候你就需要付费购买更大的空间。
免费增值模式的关键在于那个“度”的把握。免费版的功能要足够好,好到能吸引大量用户留下来;但又不能太好,要给付费版留出足够的升级空间和理由。如果免费版太差,用户试了一下就走了;如果免费版太好,就没人愿意付费了。这个平衡点很难找,需要不断测试和调整。
8. 授权或许可模式 (Licensing)
如果你拥有某种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或者某个角色的形象,你可以把它的使用权授权给别人,然后收取授权费。
迪士尼是这方面的大师。除了拍电影,它还把米老鼠、艾莎公主这些经典IP授权给玩具厂、服装厂、文具厂,生产各种各样的周边产品。我们看到的很多印着迪士尼卡通形象的书包、T恤,其实都不是迪士尼自己生产的,而是授权商生产的。迪士尼只需要坐着收钱就行了。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躺着赚钱”,一旦IP建立起来,后续的边际成本很低。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足够强大的、人人都认识和喜爱的IP。创造一个成功的IP,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很多公司会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比如一个游戏公司,它可能采用“免费增值”模式,游戏免费玩,但里面的高级道具和皮肤需要花钱买(卖产品)。同时,它还可以在游戏里植入广告(广告模式),或者把游戏角色授权给玩具公司(授权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组合,可以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

 七点爱学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