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圆的时候,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心里会咯噔一下,涌上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古人比我们敏感多了,他们看着同一个月亮,写下了无数的诗句。这些诗句,有些成了我们从小就会背的,有些则藏着更深的故事和情感。
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李白那首《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简单到什么程度?几乎就是大白话。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夜里睡不着,看到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白茫茫一片,还以为是下了霜。他下意识地抬头看看月亮,然后,又缓缓低下头,想家了。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复杂的词汇,但就是这几个简单的动作,把那种思乡的情绪写绝了。抬头,低头,一个瞬间的动作,包含了从看到景物到触发情感的全部心理活动。这也是它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体验。不管过多少年,只要你一个人在外面,看到月亮,就可能会想起这首诗,想起家。
但是,如果说李白的诗是思乡的入门级,那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把这种情感写到了哲学的高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篇就是一句天问。苏轼上来不搞那些小情小调,他直接端着酒杯问老天爷:这月亮到底是啥时候有的?他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当时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自己请求外调,在密州过中秋,心里不痛快,又特别想念几年没见的弟弟苏辙。 所以他才会想“乘风归去”,想到天上的琼楼玉宇去,觉得人间这点破事儿太烦了。
可他又马上转念一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也冷啊,还是人间好。这种拉扯感特别真实。我们很多人不也这样吗?觉得眼前的生活一地鸡毛,想逃离,但真让你抛下一切,你又会舍不得人间的烟火气。
接下来就是千古名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想通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就不可能事事圆满。这句话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承认了不完美的存在,并且接受了它。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成熟的、豁达的世界观。当一个人能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缺憾时,他的内心就强大了。
所以,最后他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要我们都好好地活着,就算隔着千里万里,能看到同一个月亮,也算是一种团聚了。 这句话把思念这种很私人的情感,升华成了一种对所有人的普遍祝福,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它既安慰了自己,也安慰了我们这些后来人。
除了思乡,月亮还能引发更宏大的思考,比如对宇宙和时间的追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的开头就很壮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开篇就把你带到一个广阔无垠的场景里,春天的江潮、大海、和一轮从海平面上与潮水一同升起的明月。画面感极强。
然后,他开始问问题,问得特别有水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是谁?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开始照耀人类的?这两个问题,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拉到了时间的源头。你站在这里看月亮,千百年前,也有人站在这里看月亮,他们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我们和古人,因为这同一个月亮,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连接。
接着他又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不息,而江上的月亮,年年看起来都差不多。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永恒和短暂的对比。月亮是永恒的,而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这种对比,会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
整首诗都在写景,写月光下的春江,但又处处都在思考人生、时间和宇宙的奥秘。它把个人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了宏大的自然景象里,让你觉得个人的那点小悲欢,在永恒的月光下,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古人写月亮,也不全都是这么宏大的主题。有时候,月亮就是一个安静的背景板,衬托出当时的心情。
比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就写得特别安静。月光洒在庭院里,地上白茫茫的,乌鸦在树上睡觉,冰凉的露水悄悄地打湿了桂花。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然后他说,今晚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所有人应该都在看吧,只是不知道这份秋天的愁绪,最终会落在谁的心头呢?
他没有直接说自己想家了,或者自己很愁,而是通过一个问句,把这种情绪推己及人。好像在说:“大家都在看月亮,也都在想心事吧?不知道谁家的那份思念最浓呢?”这种写法,就显得特别含蓄和有韵味。
还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里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按理说,天下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怎么会是故乡的更明亮呢?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感觉。因为故乡有你的亲人,有你的回忆,所以你看月亮的时候,心里自然就给它加了一层滤镜。这句诗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写出了一种不讲道理但又人人都能理解的情感。
说到底,古人写月亮,其实是在写自己。月亮的圆缺,就像人生的悲欢离合。月光的清冷,映照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而月亮的永恒,又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宇宙的遐想。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可能很少有机会能静下心来,完整地看一次月升月落。但下次月圆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看,放下手机,就那么静静地看一会儿月亮。或许,你也能体会到一点点李白、苏轼他们当时的心情。因为那个挂在天上的月亮,真的见证了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