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耳朵都快起茧了。但说实话,有多少人真正想过它到底在说什么?它不仅仅是老师用来催我们交作业的口头禅,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残酷但又很真实的世界运转规则。
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字面意思很简单:学习就像逆着水流开船,你要么使劲往前划,要么就会被水冲回去。停在原地不动?不存在的,水流会把你带回下游。
这句话最早是清代学者梁启超说的。但也有说法认为更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增广贤文》。无论是谁先说的,这个比喻都特别贴切。它告诉我们,在知识和技能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保持现状”这个选项。 你不进步,就等于在退步,因为别人都在前进。
想象一下你在一条湍急的河里划船。你觉得划累了,想停下来歇一会儿。结果呢?船不但没有停在原地,反而被水流推得离你的目的地越来越远。学习也是一样,知识在更新,社会在发展,你今天掌握的技能,可能明天就过时了。你以为你只是“没学习”,但实际上,你相对于整个环境来说,已经落后了。
二、 为什么“不进则退”在今天尤其重要?
以前的社会,变化很慢。一个手艺人,可能一辈子就靠一门手艺吃饭,而且还能传给下一代。比如我爷爷是个木匠,他那套卯榫结构的技术,用了几十年,一直都很有市场。但现在呢?完全不一样了。
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做的是内容运营,那时候只要会写几篇不错的文章,再懂一点排版,就能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现在你再看看?内容运营的岗位要求里,除了写作,你还得懂SEO(搜索引擎优化)、数据分析、用户增长、短视频制作,甚至还得会点直播带货的技巧。
如果我这几年一直停留在“写好文章”这个阶段,不主动去学新的东西,结果会怎么样?很简单,我会被淘汰。不是我不再优秀了,而是“优秀”的门槛被整个行业抬高了。我原地不动,就等于被时代的水流冲回了下游。
再举个例子,程序员这个行业更残酷。一个很经典的老梗是,某程序员学习了一门新技术,结果一觉醒来,这门技术已经过时了。这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一个事实: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吓人。你今年还在用的编程语言框架,明年可能就被新的、效率更高的框架取代了。你不持续学习,别说升职加薪了,连饭碗都保不住。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一个知识爆炸、快速变化的时代。逆水行舟的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三、 生活中的“逆水行舟”:不只是学习和工作
这种“不进则退”的法则,不仅仅适用于学习和工作,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健康: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维护的系统。你今天坚持锻炼一小时,身体机能可能提升了0.1%。但如果你连续一个月不运动,身体机能下降的可能不止是3%。因为身体有基础代谢,有自然的衰老过程,这就是那股“逆流”。你不主动去锻炼、去保持健康饮食,身体状况就会自然而然地滑坡。
-
人际关系: 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你不能说我交了这个朋友,或者结了婚,就一劳永逸了。你不去沟通,不去分享,不去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彼此之间的连接就会慢慢变弱。时间久了,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关系的疏远,就是一种“退步”。
-
个人技能: 哪怕是做饭这种生活技能。你一直只会做那几道家常菜,也没什么问题。但当你看到别人通过学习新的烹饪技巧,能做出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原地踏步”让你错失了很多生活的乐趣。
你看,这股“逆流”无处不在。它可能是时代的发展,可能是身体的自然规律,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化。只要你选择“不动”,结果必然是“后退”。
四、 怎么划好这艘“逆水之舟”?
既然停不下来,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划船方法,让自己的前进更有效率,而不是瞎用力。
第一步:承认“逆水”是常态,摆正心态。
很多人焦虑,就是因为总想着能“一劳永逸”,或者找到一个地方可以“停船休息”。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要接受这个设定: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逆流的河,划船是常态,累也是常态。承认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需要不断学习而感到痛苦,反而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二步:找到你的“目的地”和“航线”。
漫无目的地划船,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且会因为看不到终点而感到疲惫。你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需要太宏大,可以是“三个月内学会用剪映做短视频”,或者“今年读完12本书”。
有了目标,你才能规划航线。比如要学剪辑,那我的步骤就是:
1. 看B站上的入门教程,了解基本功能。
2. 自己找素材,模仿别人的热门视频剪一个。
3. 学习转场、配乐、加字幕的技巧。
4. 每周完成一个作品,发到社交平台,看反馈。
你看,这样一来,你的“学习”就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系列可以执行的具体动作。
第三步:持续且稳定地用力,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划船最忌讳的就是猛划几下,然后就扔掉桨躺平。这样不仅前进不了多远,还特别耗费体力。学习也是一样。今天头脑发热学了8个小时,然后连着一个星期不碰,效果远不如每天坚持学习1小时。
保持节奏的关键是,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就像每天要刷牙洗脸一样。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多么了不起、需要仪式感的大事。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9点到10点,雷打不动。时间久了,它就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靠意志力去硬撑。
第四步:学会借助“风力”和“工具”。
一个人埋头苦划很累,聪明的船夫会借助风帆。在学习上,这个“风帆”就是你的方法和工具。
- 利用工具: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习APP、在线课程、笔记软件。比如用Notion来做知识管理,用Anki来记单词,用得到APP来听书。这些工具能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向别人学习: 不要闭门造车。多和同行交流,看看别人在学什么,用什么方法。有时候别人的一句点拨,比你自己琢磨好几天都有用。加入一些学习社群,或者找一个厉害的人做你的榜样,都能让你获得额外的动力。
说到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一句用来吓唬人的空话。它描述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水流的方向,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更聪明的划船者。调整好心态,找准方向,保持节奏,善用工具。这样,即使身处逆流,我们也能稳步向前,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