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利润率没那么难,它有三个兄弟,分别是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一个个来看。
先说毛利率,这是看懂生意的第一步
毛利率的公式很简单:
毛利率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 100%
这个公式里,“销售收入”好理解,就是你卖东西收到的所有钱。 关键是“销售成本”,也叫“营业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COGS)。 这指的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花掉的钱。
举个例子。假设我开了一家咖啡店。
- 一杯咖啡卖30元,这就是销售收入。
- 为了做这杯咖啡,我用了10元的咖啡豆、牛奶和杯子。这10元就是销售成本。
- 那么,毛利就是 30 – 10 = 20元。
- 毛利率就是 20 / 30 = 66.7%。
这个66.7%是什么意思?它说明我每收到100块钱,就有66.7块是毛利,剩下的33.3块是直接成本。 毛利率高,通常说明几件事:要么是产品定价高,有品牌溢价,比如奢侈品;要么是成本控制做得好,生产效率高。
但是,毛利率高不代表公司就一定赚钱。 我的咖啡店虽然毛利率看着不错,但我还没算店租、员工工资、水电费和营销费用。这些钱不直接跟某一杯咖啡挂钩,但却是咖啡店运营必不可少的开销。
所以,只看毛利率,容易被迷惑。它只是反映了产品本身的赚钱能力,没有考虑维持整个公司运转需要的钱。
接着看营业利润率,这是衡量主业赚钱能力的关键
营业利润率的公式是: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 × 100%
这里的关键是“营业利润”。它的计算稍微复杂一点: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包括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 还用我的咖啡店举例:
- 这个月的销售收入是10万元。
- 销售成本(咖啡豆、牛奶等)是3万元。
- 营业费用:
- 店租:1.5万元
- 员工工资:2万元
- 水电费:0.5万元
- 市场推广(比如发传单、做活动):0.5万元
- 总的营业费用就是 1.5 + 2 + 0.5 + 0.5 = 4.5万元。
现在来算:
- 毛利 = 10万 – 3万 = 7万元。(毛利率是70%)
- 营业利润 = 7万 – 4.5万 = 2.5万元。
- 营业利润率 = 2.5万 / 10万 = 25%。
这个25%就比70%的毛利率看起来“现实”多了。它告诉我,把所有跟经营相关的开销都刨除后,我真正靠卖咖啡这门主营业务赚到的钱,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营业利润率非常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很高,但营业利润率很低,那通常意味着它的运营管理水平不行,费用控制太差。 比如,店租太贵、员工太多或者广告打得太猛。通过分析营业利润率,管理者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是该想办法降低成本,还是提升管理效率。
最后是净利率,这是公司最终到手的钱
净利率的公式是:
净利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 100%
“净利润”是最终剩下的钱,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 = 营业利润 – 所得税 + 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支”指的是跟主营业务没太大关系的收入和支出。比如,我把店里一台旧的咖啡机卖了赚了点钱,这就是营业外收入。或者,我不小心打碎一个很贵的杯子造成了损失,这就是营业外支出。所得税就是要交给国家的钱。
继续用咖啡店的例子:
- 营业利润是2.5万元。
- 假设这个月我没什么营业外收支。
- 所得税率是25%(只是举例),需要交的税就是 2.5万 × 25% = 0.625万元。
- 净利润 = 2.5万 – 0.625万 = 1.875万元。
- 净利率 = 1.875万 / 10万 = 18.75%。
这个18.75%就是我这个月辛辛苦苦干下来,最终能放进自己口袋的钱占总收入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企业最终盈利能力的终极指标。
把三个利润率放在一起看,才能看清全貌
单独看任何一个利润率都可能得出片面的结论。必须把它们串起来看,才能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有立体的认识。
- 毛利率:看的是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毛利率很低,说明这个生意本身可能就不太好做,要么是成本降不下来,要么是价格卖不上去。
- 营业利润率:看的是公司的运营能力。从毛利率到营业利润率的下降,反映了期间费用(管理、销售等)的水平。如果降幅太大,说明公司“不当家”,花钱大手大脚。
- 净利率:看的是最终的赚钱结果。它综合考虑了主营业务、其他收支和税负的影响。
举个实际的例子。两家手机公司A和B。
- 公司A的手机卖得贵,毛利率可能高达50%。但是它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和全球市场营销,导致营业费用很高,营业利润率可能就降到了20%。再扣掉税,净利率可能是15%。
- 公司B走平价路线,手机卖得便宜,毛利率可能只有20%。但它严格控制各项费用,运营效率极高,营业利润率可能还能维持在12%。最后净利率可能是9%。
我们能说公司A一定比公司B好吗?不一定。公司A的盈利能力更强,但风险也可能更高,一旦研发失败或市场判断失误,高额的费用可能就会吞噬利润。公司B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业务模式更稳健。
计算利润率时常见的几个坑
听起来不复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还是会算错或用错。
第一个坑是数据口径不一致。计算时必须确保收入、成本、费用都来自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范围的财务报表。 用一月份的收入去减十二月份的成本,那结果就毫无意义了。
第二个坑是成本费用划分不清。特别是小微企业,常常把个人开销和公司开销混在一起,或者把应该计入直接成本的钱算进了管理费用。比如,我作为咖啡店老板,给自己开的工资应该算管理费用,而不是做咖啡的直接成本。这种混淆会导致毛利率虚高,误导决策。
第三个坑是忽视行业差异。不同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天差地别。 软件行业的毛利率可以达到80%以上,因为软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连锁超市的净利率可能只有2%-3%,靠的是薄利多销。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行业的标准去评判另一个行业的公司。 比较利润率,一定要在同行业内进行才有意义。
第四个坑是只看数字,不看趋势。一个公司某个季度的净利率是10%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关键是要看它过去几个季度、几年的利润率变化趋势。 是在持续提升,还是在不断下滑?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市场竞争加剧了,还是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变强了?动态地看问题,比看一个静止的数字重要得多。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