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初中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观中的素质是什么

咱们聊聊当中学老师这事儿,特别是考教师资格证时,总会碰到一个词——“素质教育”。这个词听起来挺大,挺空泛的,好像什么都能往里装。说白了,它就是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将来能适应社会、能过好自己日子的人。那这个“素质”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而是好几个方面的集合体,通常我们把它拆成“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

首先说说“德”,也就是思想品德素质。 这玩意儿听着有点说教,但其实特别实在。它不是要你天天在课堂上喊口号,而是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融进你的日常教学里。举个例子,历史课上讲到鸦片战争,你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时间、地点、签了什么条约。你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挨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现在还适用吗?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你看,这就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了,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还有,班里有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作为老师,你怎么处理?是简单粗暴地各打五十大板,还是借这个机会教他们怎么沟通、怎么理解别人?后者就是在做德育。你处理班级事务的方式,你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其实都是在塑造他们的品德。

然后是“智”,智力素质。这个大家最熟悉,因为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干这个。但素质教育里的“智”,跟我们以前理解的“智”不太一样。它不只看学生考了多少分,更看重学生会不会学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我们上物理课,老师在上面讲公式,我们在下面背,然后套公式做题。现在的要求是,你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比如测一个物体的密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自己想办法,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数据怎么记录和分析?可能会失败,可能会遇到问题,但这个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单纯记住一个公式重要得多。这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要教的,是“渔”,而不是“鱼”。

接下来是“体”,身体素质。这个就更直接了,就是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课不能再被随便占用了,而且体育课的内容也得有意思才行。不能老是让学生跑圈、做广播操,可以搞一些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喜欢上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一点不假。一个学生就算成绩再好,如果身体垮了,那一切都是零。而且,体育锻炼不光是强身健体,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一场篮球赛,你得跟队友配合吧?输了比赛,你不能灰心丧气,得学会站起来继续努力吧?这些都是体育能带给学生的东西。

再来说说“美”,审美素质。很多人觉得,美育就是音乐课、美术课。没错,这是主要阵地,但远远不够。审美是一种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应该渗透在所有学科里。语文课上,读一首古诗,你除了要讲清楚它的意思,还得引导学生去体会它的意境美、语言美。地理课上,看到一张壮丽的自然风光图片,你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在进行自然美的教育。甚至数学课,你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美。一个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人,他的生活会更有情趣,看世界的眼光也会不一样。他会留意路边的野花,会欣赏傍晚的落日,这样的人,内心会更丰富,生活质量也更高。

最后是“劳”,劳动素质。前些年这个方面被提得比较少,但现在越来越被重视。它不只是让学生去扫地、擦窗户那么简单。素质教育里的劳动,更强调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可以开设一些烹饪课、木工课、编程课,让学生亲手做点东西出来。或者,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帮忙,去社区做志愿者。这些活动能让他们明白,任何成果都来自不易,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而且,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让他们变得更独立、更有责任心。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就算书读得再好,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你看,“素质”这两个字,其实一点都不空。它包含了我们对一个“人”的完整期待:有好的品行,会学习、会思考,有健康的身体,懂得欣赏美,还热爱劳动。我们作为初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把这五个方面都考虑到。备课的时候,除了想怎么把知识点讲清楚,还要想想,我这节课能怎么渗透德育?怎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怎么引导他们发现美?把这些问题都想到了,你的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而是在真正地“育人”了。这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素质教育观”的核心意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初中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观中的素质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