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会,但又不会。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在说废话,但你先别急着关掉页面。让我把话讲清楚,这直接关系到你的备考效率。
首先,你想问的是不是“会不会有一模一样的选择题,连选项顺序都不变,直接从往年卷子里搬过来?” 如果是这个问题,那么答案是:概率极低。 你指望通过背诵几套真题的选择题答案就上考场,基本上等于是在做慈善,给考试中心捐报名费。教师资格证考试现在是全国统考,有一个巨大的题库。 命题专家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他们的目的是测试你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而不是考验你的记忆力。
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历年真题没有用。恰恰相反,真题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最核心的复习资料,没有之一。任何模拟题、预测卷,在真题面前都只是辅助。
关键在于,考试会重复的不是“题目”,而是“考点”。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综合素质”里总会考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今年的选择题可能是这样的:
- 某老师经常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无偿补习,这主要体现了哪项教师职业道德?
- A. 爱岗敬业
- B. 关爱学生
- C. 教书育人
- D. 终身学习
你通过做真题,知道了答案是“关爱学生”。明年,你可能不会再看到一模一样的这道题。但是,考试很可能会换一种方式来问你,比如:
- 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小明同学家庭困难,于是自己掏钱为他买了文具,并经常找他谈心。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什么职业道德?
- A. 爱国守法
- B. 为人师表
- C. 关爱学生
- D. 爱岗敬业
你看,题目变了,情景也换了,但是核心的那个知识点——“关爱学生”这个考点——没有变。 它只是穿了一件新衣服又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你只是死记硬背了第一道题的答案“B”,那么第二道题你可能就会犹豫。但如果你通过第一道题,真正理解了“关爱学生”的内涵,知道它指的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不体罚,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那么无论题目怎么变,你都能一眼认出它。
这就是真题的真正价值所在:它告诉你考试会考什么,以及会怎么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的所有题目,都必须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固定的,这就决定了核心考点也是基本固定的。 每年考试内容的重点几乎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有研究甚至表明,接近70%的知识点会在不同年份的考试中轮番出现。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从“会不会遇到原题”变成了“如何利用真题来掌握这些反复出现的考点”。
很多人用真题的方式是错的。他们做一套,对一下答案,然后就扔到一边,或者只是把错题的正确答案背下来。这种做法,效果微乎其微。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真题当成一本教材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当成题来“做”。我建议你至少要把近五年的真题仔仔细细地过三遍。对,是“遍”,不是“套”。
第一遍:模拟实战。
找一个没被打扰的时间,比如周末的下午。拿出手机定好时,120分钟。把一套完整的真题,从选择题到最后的大题,完完整整地做一遍。不要查书,不要看答案,就当自己真的在考场上。
这一遍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多少分,而是为了让你体验真实的考试环境。你需要了解题量有多大,时间够不够用,哪个题型是你花费时间最多的。做完之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看着那个可能不太理想的分数,别灰心,这只是起点。你要做的,是把你所有做错的、蒙对的、不确定的题目,都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出来。
第二遍:深度分析。
这是最花时间,也是最重要的一遍。你需要把第一遍标记出来的每一道题,都彻底弄明白。
对于做错的题目,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为什么会选错?是这个知识点我压根就没学过,还是记忆出现了偏差?
2. 正确答案为什么对?它对应的是教材里的哪一章、哪一节的哪个概念?把它找出来,重新学一遍。
3. 其他几个干扰选项为什么错?它们错在哪里?它们本身可能也是另一个正确的知识点,只是不符合这道题的题干而已。把这几个干扰项涉及的知识点也顺便复习一遍。
对于蒙对的题目,你要当成错题来处理。因为这次蒙对了,不代表下次还能蒙对。你需要按照和错题一样的步骤,把涉及的知识点和干扰项都吃透。
这个过程很慢,可能分析一套卷子需要花掉你好几天的时间。但是,每搞懂一道题,你就不是只学会了一道题,而是掌握了这道题背后的一整个知识体系。比如,通过一道关于“最近发展区”的选择题,你应该能顺便复M到维果茨基的整个发展理论,甚至能把它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对比。
第三遍:总结规律。
当你用第二遍的方法,分析完三到五套真题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做第三遍了。
这一遍,你不需要再逐题去做了。你要做的是“横向比较”。把这几套卷子摊开,对比着看。你会发现一些惊人的规律:
某些知识点,简直是“常客”。比如,《综合素质》里的“素质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法规”,《教育知识与能力》里的“皮亚杰”、“维果茨基”、“德育原则”和“班级管理”。把这些高频考点单独整理出来,形成你的核心知识网络。
考查的方式也有套路。比如,某个知识点,它通常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的题干通常是怎么设置陷阱的?这些都是命题的思路。 你看得多了,甚至能形成一种直觉,看到题干就知道它想考什么,陷阱可能在哪里。
当你能做到这一步,你才算是真正把历年真题利用到位了。这时候,你掌握的已经不是零散的题目和答案,而是一个完整的、经过验证的知识框架。你明白了考试的重点在哪里,也熟悉了它的出题风格。
总而言之,不要再纠结于“会不会考到一模一样的选择题”这种问题了。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通过研究真题,彻底掌握那些反复出现的核心考点。考试不会直接给你送分,但它会通过真题给你指明一条通往及格线的、最直接的路。你需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