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学三年级古诗必背

三年级是孩子古诗词学习的一个分水岭。不再是单纯的“鹅鹅鹅”,诗的意境和复杂度都上了一个台阶。死记硬背肯定不行,不仅孩子痛苦,而且效果差,忘得快。关键是要让孩子理解,感受到诗里面的画面和感情。

我们先来看看三年级上学期要求背的几首诗,基本都是写景的,抓住画面感是关键。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特别有画面感。你可以直接跟孩子描述: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儿,骑在一头大黄牛背上,一边走一边哼着歌,歌声在树林里飘荡。 突然,他听到树上有知了在叫,就立马不出声了,想悄悄地把知了抓下来。 “振林樾”就是歌声大到树林都好像在震动,“闭口立”就是他一下子安静下来站住了。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这个画面,一个淘气的牧童形象就出来了。背诵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看到牧童、听到歌声、想抓知了、安静下来”这个顺序来记。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坐”字。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这里的“坐”不是“坐下”,而是“因为”的意思。 是因为太喜欢傍晚的枫林了,所以才停下车。整首诗讲的就是诗人开车(那时候是马车)上山,看到山路弯弯曲曲,白云深处还有人家。傍晚的时候,看到一片枫林,被霜打过的叶子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太美了,就停下来欣赏。可以找一些秋天枫叶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孩子看,让他直观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底有多美。理解了这份美,背起来就容易了。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属于赠别诗,但重点在写景。苏轼告诉他的朋友刘景文:别看现在荷叶都败了,菊花也谢了,但一年里最好的风景你可要记住,那就是现在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这里有一个对比,“荷尽”、“菊残”是衰败的景象,但“傲霜枝”、“橙黄橘绿”又是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是苏轼在鼓励朋友,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消沉。跟孩子解释的时候,可以简化为:夏天的好看的荷叶没有了,秋天好看的菊花也快没了,但是冬天来临之前,还有橙子和橘子这种好看又好吃的果实。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也是写秋天的。前两句讲诗人在客船上,听到风吹梧桐叶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心里有点想家(“动客情”)。后两句是所见:他看到岸边篱笆旁边有一点灯光,知道肯定是有小孩子在半夜斗蟋蟀(“挑促织”)。 这种凄凉的秋夜里,突然出现孩子玩耍的场景,形成了一个对比,让诗不那么伤感。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一个人在外面,晚上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开心地玩,你会不会也想家?通过这种情感的代入,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情。

下学期的诗,题材就更丰富了,有送别,有思乡,也有描写春天的。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气势很大,不愧是李白写的。要让孩子体会到那种壮阔的感觉。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劈开,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还打了几个旋。 两边的青山好像是面对面站着,一艘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远远地驶过来。可以找地图给孩子看天门山的位置,再配合一些长江的视频,让他感受“中断”、“东流”、“相对出”这些词的力量感。尤其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非常有想象力,一个小小的帆船,背景是广阔的江面和初升的太阳,画面感极强。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夸西湖的。苏轼说,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很美;下雨天的西湖,山色迷蒙,也很美。 怎么形容这种美呢?他打了个比方,说西湖就像古代的美女西施一样,不管化浓妆还是淡妆,都那么好看。跟孩子解释的时候,可以找一些晴天和雨天西湖的照片对比着看,让他自己说说两种天气下西湖的美有什么不同。再给他讲讲西施的故事,他就能明白这个比喻的妙处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写的是晚上的洞庭湖。秋天的月光和湖水的光融合成一片,湖面没有风,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古镜。 远远看去,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个放在银色大盘子里的青色螺蛳。这个比喻非常有名,也很形象。可以拿一个白色的盘子,在中间放一个青色的东西,让孩子直观地感受一下“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什么样子。这种把大景物比作小东西的手法,孩子很容易理解和记住。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一定要讲背后的故事。李白当时遇赦,心情非常好,从白帝城坐船回江陵,一路顺风顺水。所以整首诗的节奏非常快,充满了轻快的感觉。早上还在云雾缭绕的白帝城告别,一天之内就跑完了一千多里路。 两岸的猴子叫个不停,但我的小船已经像箭一样穿过了重重山峦。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体会那种速度感。 告诉他这首诗是李白心情愉悦的写照,他就能理解为什么诗里没有丝毫的悲伤,全是畅快。

怎么帮孩子高效记忆?

  1. 理解是王道:逐字逐句解释清楚不现实,也没必要。抓住诗的核心意思和画面感最重要。 孩子脑海里有了画面,诗句自然就出来了。
  2. 联系生活:讲到《山行》的枫叶,就带他去公园看红叶;学了《赠刘景文》,就一起吃橘子。把诗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记忆会更深刻。
  3. 多感官并用:看图、看视频、大声朗读、甚至唱出来。 现在有很多古诗词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孩子跟着唱几遍,不知不觉就背会了。
  4. 拆解记忆:一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记。比如按场景、按时间顺序、按情感变化。先记住每个部分的关键句,再把整首诗串起来。

背古诗不是任务,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关键是让他觉得古诗有意思,愿意去接触。当他能从“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感受到美,能从“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体会到畅快时,背诵就不再是难题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小学三年级古诗必背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