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同德同心是什么意思

同德同心?这词儿听着大,其实特实在。要我说,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而是两个动作的叠加,一个因,一个果。

“同德”是根,“同心”是果。 很多人把顺序搞反了,以为大伙儿奔着一个目标去,就是“同心”了,就能成事了。扯淡。那不叫同心,那顶多叫“暂时目标一致”。

真正的 同德同心,是先有一群人,他们的“德”在同一个频道上。这个“德”,不是让你去当圣人,不是背诵道德经。它是一种底层的价值观,是你看待世界、判断是非的那把尺子。是善良、是诚信、是责任、是对专业的敬畏、是对“把事情做好”这件事本身的执念。有了这个共同的“德”作为地基,大家的心才能真正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种“心”,才不是浮在面上的利益,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我待过一个创业团队,散伙的时候那叫一个惨烈。一开始,所有人都说,我们的心是一起的,要把公司做上市,实现财富自由。听起来,多“同心”啊。可后来呢?问题全爆出来了。

我是做产品的,我的“德”告诉我,产品要对得起用户,慢点没关系,品质是命。我的老板,他的“德”是“快”,是资本市场的故事,是数据,是流量,是能让投资人掏钱的一切。还有一个销售总监,他的“德”,说白了就是“钱”,怎么来钱快怎么搞,坑蒙拐骗在他看来只是“灵活的销售策略”。

你看,我们的“心”——上市赚钱——好像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德”呢?南辕北辙。

于是,我坚持打磨产品,老板骂我拖延进度;老板要求数据造假,我认为是饮鸩止渴;销售总-监搞夸大宣传卖出去了,回来还觉得他是功臣。每天开会,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一群 同床异梦 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公司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但因为那把尺子不一样,我们永远对不齐颗粒度。最后的结果?信任崩塌,互相指责,一拍两散。钱没赚到,还惹了一身骚。这就是典型的“不同德”,所以“同心”就是个笑话,一戳就破。

反过来,我也见过真正的 同德同心 是什么样。

那年暴雨,我们小区地下车库被淹了。水混着泥浆,又脏又臭。物业人手完全不够。这时候,几个大哥站了出来。一个是我们楼的退休大爷,以前当过兵;一个是隔壁楼的健身教练,壮得像头牛;还有一个是开小超市的胖哥,平时看着挺计较的。还有我,一个码字的。

我们谁也没开会,谁也没说“咱们成立个临时救灾小组吧”,更没人提钱。那个退休大爷吼了一嗓子:“家都被淹了,老爷们儿还愣着干嘛!” 就这一句话,把所有人的“德”给点燃了。

这个“德”是什么?是 “这是我的家,我得护着它” 的责任感。是 “邻里之间就该搭把手” 的朴素善良。

有了这个共同的“德”,接下来的事儿就顺了。健身教练力气大,负责把泡坏的杂物往外拖;胖哥超市里有水泵,立马贡献出来抽水;大爷有经验,指挥我们先断电,再从哪个口排水最高效;我呢,负责跑上跑下,看看谁家有老人孩子需要帮忙,再协调点吃的喝的。

没人计较自己多干了还是少干了。汗水、泥水混在一起,衣服早就不能看了。可你看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的。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你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对方就知道你要搭把手。你喊一声“递个扳手”,身后立马就有人塞到你手里。我们那时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 同德同心。我们的“德”,是对家园的责任。我们的“心”,是“赶紧把水排出去,让生活恢复正常”。

因为德同,所以心齐。这股力量,比任何KPI、任何奖金都来得实在,来得猛烈。

所以,别再轻易把“同德同心”挂在嘴边了。它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状态。

在公司里,它意味着招聘的时候,你看重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的能力,更是他的品性、他的价值观,是否和团队的底色相符。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很难和一个只认钱的人真正 同心

在感情里,它意味着你们爱着彼此,更是因为你们欣赏彼此身上的那种“德”。可能是对生活的热爱,可能是对知识的渴求,可能是待人的真诚。你们有相似的灵魂,才能在漫长岁月里,面对无数分岔路口时,做出同样的选择,拥有真正的 同心。否则,不过是荷尔蒙驱动下的短暂结伴。

放大到一个更大的范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能在危难关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不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相似的文化基因和道德准则吗?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德”,才凝聚成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心”。

说到底,同德同心 是一种灵魂层面的共振。它需要一双能识人的慧眼,需要时间去检验,更需要一点点运气。当你找到了那个跟你“同德”的伙伴、爱人或团队,你会发现,沟通成本无限降低,信任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你们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那种感觉,就像两块粗糙的石头,经过岁月的磨砺,终于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契合面,严丝合缝地贴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这就是我理解的,同德同心。它很奢侈,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寻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同德同心是什么意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