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东西,你要问到底有几种字体,行家和初学者给你的答案,那可真不一样。
最直接、最标准,也是教科书上会告诉你的答案是:五种。
那就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个“五体”的说法,是主流,是共识,是咱们理解整个书法演变史的一条清晰的大脉络。记住了,就这五位,是正儿八经的“名门正派”。
但你要是跟一个写了一辈子字的老先生在茶馆里聊,他可能会呷一口茶,眯着眼告诉你,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这五种字体,更像是一个家族的五代人,血脉相连,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活法。它们不是孤零零地蹦出来的,而是在几千年的时光长河里,一个推着一个,一个影响着一个,慢慢演化出来的。
咱们就顺着这条河,从上游往下走走。
源头,是篆书。这可是个老祖宗。篆书之前,还有更古老的甲骨文、金文,那些刻在龟甲兽骨、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带着一股子巫祝和祭祀的神秘气息。它们更像是画,是符号,充满了象形的趣味。到了秦始皇那会儿,李斯搞“书同文”,把七国乱七八糟的文字统一成了秦篆,也叫小篆。你看那小篆,线条匀称,结构对称,像一个个精心设计过的图腾。写起来那个慢,那个庄重,充满了仪式感。它不是给你日常写的,是用来刻碑、铸印,是给国家、给历史看的。所以篆书的气质,是高古、是典雅,也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距离感。现在谁要是能写一手上好的篆书,那绝对是高手,因为他是在和两千多年前的灵魂对话。
可人总是要往前走的,篆书那么麻烦,办公写字效率太低。于是在秦汉之际,一群基层的公务员,那些“徒隶”们,为了书写方便,开始“偷懒”。他们把篆书圆转的线条拉直、简化,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字体就这么在监狱和官府的底层悄然诞生了。这就是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从“画”到“写”的惊天一跃。它彻底打破了篆书的对称和圆转,字形变得扁方,笔画出现了波磔,最有名的就是那个“蚕头燕尾”,起笔时像蚕宝宝的头,顿一下,收笔时像燕子的尾巴,飘逸地挑出去。这一笔,给汉字注入了动态和韵律。隶书的气质,是古朴、是雄浑,带着汉朝那种大开大合的气魄。你看汉代的碑刻,一个个字都那么沉稳、庄重,又舒展大方。它是书法史上的一座分水岭,承上启下,没有隶书,后面的楷、行、草都无从谈起。
有了隶书的简化基础,人们还想更快、更规范。于是,到了汉末魏晋,楷书就登场了。
“楷”是什么意思?就是楷模、法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讲究的就是一个“规矩”。横平竖直,一笔一划都清清楚楚,方方正正。它把隶书的波磔收敛了,笔画变得更加精炼。我们今天学书法,入门都是从楷书开始,因为它是法度的极致,是练习基本功最好的载体。比如练习“永字八法”,就是在一个“永”字里,把点、横、竖、钩、提、撇、捺、折这八种基本笔画都练到位。
但楷书也不是死板的。唐代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赵是元代的,但常并称),风格就完全不同。颜体,雄壮、丰腴,像个肌肉虬结的大将军,人称“颜筋”;柳体,瘦硬、挺拔,骨力洞达,所谓“柳骨”;欧体呢,法度森严,险峻峭拔,像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所以你看,即使在最讲规矩的楷书里,人的性情、风骨,依然能透过笔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楷书,是书法的地基,是定海神针。
好了,规矩学完了,总想来点自由吧?人不能总那么紧绷着。
于是,行书就应运而生了。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的“快写版”。你可以想象,写楷书像是正步走,一板一眼;那写行书就像是快走或小跑,步子迈开了,身体也放松了,姿态更连贯,更自然。行书的笔画之间开始出现牵丝、连带,字与字之间也开始有了呼应和流动。
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完美的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么耗时,也不像草书那么难认。我们看古人的信札、手稿,大部分都是用行书写的。最有名的,当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你看那篇字,笔画流畅,神采飞扬,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时而沉稳,时而飘逸,那种微醺之下,与友同乐的潇洒心境,简直是扑面而来。行书写的是字,流淌的却是书写者当下的心绪。它有规矩,但更多的是性情。
当情绪的表达欲冲破了所有束缚,连行书都觉得不够快,不够尽兴的时候,草书就来了。
草书,是书法的狂欢,是情感的极限冲刺。它把点画简化到了极致,甚至几个字连在一起,一笔呵成,如“龙飞凤舞”。草书的演变也分几个阶段,从早期还带着隶书影子的章草,到后来更加流畅连贯的今草,再到彻底放飞自我、颠张狂素(张旭、怀素)笔下的狂草。
狂草,那已经不是在写字了,那是在纸上跳舞,是借着笔墨在嘶吼、在吟唱。张旭喝醉了酒,用头发蘸墨书写,怀素看到夏天的云彩变幻不定,从中悟到笔法。这种状态下的创作,已经脱离了文字的实用功能,变成了纯粹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欣赏狂草,你甚至不需要认识它写的是什么,你只需要去感受那股磅礴的气势,那种一泻千里的能量。草书,是书法艺术的塔尖,是天才和性情的专属领地。
所以你看,篆、隶、楷、行、草,这五种字体,不仅仅是五种“风格”,它是一条完整的、关于中国人如何书写、如何审美、如何表达自我的演化链。
从篆书的庄重神秘,到隶书的古朴开张,再到楷书的森严法度,然后是行书的潇d洒从容,最后到草书的激情狂放。这背后,是实用主义的推动,也是审美情趣的变迁,更是我们民族性格里,那种既崇尚规矩、又向往自由的精神写照。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书法有几种字体,你可以先告诉他那五个标准答案。然后,如果你愿意,可以再多说几句,告诉他,这五种字体,其实是五种活法,五种心境,五种通往古代、也通往我们自己内心的,独一无二的路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