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整理

别再到处收藏那些花里胡哨、精确到分钟的复习计划表了,真的,我敢打赌,十个人里有九个,那张表最后都成了压泡面的盖子。考研数学这玩意儿,它不是流水线生产,不是你按部就班输入时间就一定能得到高分。它更像……更像一场你一个人打的仗,没有标准的战术手册,你得摸索出只属于你自己的节奏

所以,与其给你一张死板的Excel表,我更想聊聊这场仗该怎么打,每个阶段的“战争迷雾”里,你到底应该看清什么。

第一阶段:地基,挖深一点,再深一点(大概3月 – 6月底)

这个阶段,请你把所有市面上吹得天花乱坠的“神书”、“宝典”先放一边。你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伙伴,就是那几本又厚又枯燥的大学教科书。同济版《高等数学》、清华版《线性代数》、浙大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才是圣经。

为什么?因为考研数学的命题人,他的脑子里装的不是某个辅导老师的解题技巧,而是这些教科书里的定义、定理和推导过程。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介值定理为什么成立?那个泰勒公式是怎么来的?不是让你背下来,是让你像个侦探一样,把它的来龙去脉扒个底朝天。

这个阶段的核心就两个字:理解

怎么做?很简单,也很残忍。

  1. 逐字逐句地读。 看到一个公式,别急着往下翻,合上书,自己拿张草稿纸,能不能把它完整地推出来?推不出来?那就打开书,看懂,再合上,再推。这个过程很痛苦,甚至有点笨,但它能把知识刻进你的骨子里。你以后做题时那些所谓的“灵感”,百分之九十都来源于这个阶段你打下的扎实基础
  2. 死磕例题。 教科书上的例题,每一个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要看一眼觉得“哦,我会了”,然后就飘过。你要想,这道题为什么要这么解?它在展示哪个知识点?换个条件还能不能这么做?把一道例题吃透,比你囫囵吞枣地刷十道练习题效果好得多。

这个阶段,可以配合一位老师的基础班视频,比如张宇或者汤家凤,他们能帮你快速地把大学里忘得差不多的知识捡起来。但切记,视频是辅助,是拐杖,你最终得扔掉拐杖自己走路。主动学习永远比被动灌输重要

第二阶段:盖楼,砖要一块一块地砌(7月 – 10月底)

好,地基打牢了,现在可以开始盖楼了。这时候,《复习全书》(李永乐的或者张宇的都行,选定一本,就别换了)可以登场了。同时,各种习题集,比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800题》、李永乐的《660题》也该提上日程了。

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字:。但不是无脑刷,是带着目的、带着思考去刷。

《复习全书》怎么用?它不是字典,不是查不会的才看。你要把它当成一部小说,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过一遍,甚至两遍。第一遍,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被串联起来了,以前孤立的点,现在连成了线。第二遍,你会开始注意到那些你以为懂了但其实一知半解的“灰色地带”。

习题集怎么选?别贪多。《1000题》或者《1800题》选一本就够了,目标不是做完,而是做透。什么叫透?就是每做一道题,你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 这题考的啥?(定位知识点)
  • 我为什么会/不会?(分析思维过程)
  • 它还能怎么考?(举一反三,归纳总结)

重点来了:错题本!错题本!错题本!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玩意儿简直是考研数学的逆袭神器。但别把它变成抄题本。正确的姿势是:记下题号,用红笔写下你当时错误的思路,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正确的解法和你对这道题的反思。比如,“我当时看到积分就想换元,但忽略了区间的不对称性,下次看到对称区间要立刻想到奇偶性!” 这种反思,才是错题本的灵魂。

这个阶段会非常非常痛苦,你会发现自己错得一塌糊涂,自信心被反复摩擦。正常,太正常了。所有人都一样。顶住,别崩。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本身就是煎熬的

第三阶段:实战演练,从士兵到将军(11月 – 12月初)

现在,你手上有了兵器(知识点),也练了武艺(解题能力),是时候上战场了。这个战场,就是历年真题

请把近15-20年的真题,当成真正的考试来对待。

找一个没人的下午,手机关机,掐表三个小时,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套。做完对答案,打分。这个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复盘

  • 时间分配合理吗? 是不是在一道小题上卡了半小时?
  • 策略对了吗? 是先易后难,还是按顺序做?
  • 计算出错了吗? 那些因为粗心丢的分,比你不会做的题更让人心痛。
  • 知识点有盲区吗? 看看错题主要集中在哪一章,赶紧滚回去翻《全书》。

真题至少要刷两到三遍。第一遍,模拟测试;第二遍,按题型分类研究,比如把所有关于中值定理的大题放在一起做,你会发现命题的套路;第三遍,考前回顾,保持手感。

第四阶段:稳住,我们能赢(12月中 – 考前)

临门一脚了。这个阶段,新东西就别碰了。你的任务是保温和查漏补缺

可以做几套市面上质量比较好的模拟题,比如张宇的8套卷、李林的6套卷。目的不是押题,而是为了保持那种紧张的考试状态,适应一下新题型。分数高了别飘,低了也别慌,模拟题的难度和风格跟真题还是有差别的。

更重要的,是回头看。看什么?

看你的错题本。那些你曾经犯过的错误,现在还会不会犯?
看你的《复习全书》。那些你曾经画过重点、做过标记的地方,现在是不是都烂熟于心了?
看你的真题。那些经典的题目和解法,是不是已经成了你的肌肉记忆?

最后,聊聊心态。考研到最后,考的其实是心态。你会焦虑,会失眠,会怀疑自己。这都是正常的。找个朋友聊聊天,出去跑跑步,或者干脆放空自己一下午。记住,你已经坚持了这么久,打败了无数个想放弃的念头,你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别在最后关头,自己把自己吓倒了。

数学的复习,没有捷径,但有章法。它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别被一时的快慢打乱节奏,找到你自己的步调,然后,坚定地跑下去。上考场的那一刻,你会发现,那些你熬过的夜,刷过的题,掉过的头发,都铺成了你走向终点的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整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