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必须需要!而且我敢说,这几乎是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没什么好含糊的。
我知道,肯定有人心里在嘀咕:面膜本身不就是水和精华吗?已经那么湿润了,前面再加一道水,是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如果你这么想,那只能说明,你还没真正理解爽肤水在“敷面膜”这件事里,扮演的到底是个多么关键的、无可替代的角色。
咱们别扯那些高深的理论,就打个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比方。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两块海绵。一块是干瘪到发硬的海绵,另一块是微微湿润、柔软的海绵。现在,你把同样一滴墨水滴上去,会发生什么?
干海绵,那滴墨水会“坐”在表面,好半天都渗不下去,甚至大部分就那么悬浮着,边缘浸润得非常缓慢、不均匀。而那块微湿的海绵呢?墨水一接触,嗖地一下,就被迅速、均匀地吸收扩散开来。
我们的皮肤,尤其是刚洗完脸、什么都没涂的皮肤,在微观层面,就像那块干海绵。角质层处于一种相对“紧闭”和“干燥”的状态。你这时候直接把那张满载精华的面膜糊上去,就像把一盆昂贵的营养液倒在一片板结的土地上。
结果呢?
大量的精华液,尤其是那些大分子保湿成分,就那么浮在你的皮肤表面,根本钻不进去。它们在那里“站岗”,看起来是挺水润,但那只是假象。十五分钟过去,你揭下面膜,感觉脸上水当当的,好像吸收得不错。可过一会儿,随着水分蒸发,该干还是干,该粗糙还是粗糙。为什么?因为营养根本没吃进去,只是在表皮“一日游”罢了。你那张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面膜,精华液就这么浮在表面,蒸发掉大半,你说亏不亏?这就是典型的事倍功半。
而敷面膜前用爽肤水,这个动作,就是要把你的皮肤从“干海绵”模式,切换到“微湿海绵”模式。
爽肤水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有三点,听我给你掰扯清楚:
第一,二次清洁与软化角质。
就算你洗面奶用得再干净,脸上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洁面产品的残留,或者自来水里的矿物质。用浸湿了爽る肤水的化妆棉轻轻擦拭一遍,是一个非常好的二次清洁过程,把后续吸收精华的“跑道”给清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水分能够迅速软化最外层的角质细胞,让它们排列得不再那么致密,为后续的营养渗透打开一个缺口。
第二,打开皮肤的吸收通道。
这就回到了我们的海绵理论。一个湿润的介质,能更好地引导后续水分和营养的渗透。爽肤水就像一个“引路人”,它先用自己的小分子水分去“探路”,把皮肤的吸收通道给“浸润”开。你得先把它叫醒,告诉它:“喂,准备开饭了!”然后,面膜里那些大分子、高浓度的精华成分,才能顺着这些已经被打开的、湿润的通道,更顺畅、更深入地渗透到皮肤里去。这叫“水溶性成分,遇水则溶,遇水则通”,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物理原理。
第三,维持角质层健康,避免过度水合。
这一点可能有点反直觉。有人觉得面膜本来就够水了,再加水会不会“水太多”?其实,先用爽肤水打底,可以让角质层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湿度下,去迎接面膜的高强度补水。这可以避免皮肤在极度干燥的状态下,突然被大量水分长时间浸泡,从而导致的“过度水合”风险。一个健康的、预先湿润的角质层,能更好地调节和吸收,而不是被动地“泡发”。
那么,是不是随便什么爽肤水都可以?
也不是。敷面膜前的这道“开胃菜”,也是有讲究的。
你最好避免使用含有高浓度酒精、水杨酸、果酸等剥脱性、刺激性较强的爽肤水。因为面膜本身会创造一个密闭的环境,促进成分吸收,如果你用了这些刺激性成分,它们的刺激作用也可能被放大,容易导致皮肤敏感、泛红。
最好的选择是成分单纯的保湿型、舒缓型爽肤水。比如含有玻尿酸、甘油、泛醇、神经酰胺、或者一些植物提取物(如积雪草、金缕梅)的爽肤水。它们的核心任务就一个:补水、舒缓、打开通道。
至于用法,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化妆棉。倒足量的爽肤水,浸透化妆棉,然后顺着皮肤纹理轻轻擦拭全脸,特别是鼻翼、嘴角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擦拭之后,再用手掌轻轻拍打,或者用化妆棉湿敷个30秒,你能明显感觉到皮肤变得柔软、饱满,有一种“喝饱了水”的通透感。
这时候,你再把面膜敷上,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会觉得面膜和你的脸前所未有的贴合,精华液像找到了家一样,被皮肤“咕嘟咕嘟”地喝下去。揭下面膜后,那种由内而外透出来的水润光泽,是单纯敷面膜很难达到的境界。那不是浮于表面的水光,而是真正吃进去了的饱满感。
所以,别再纠结了。敷面膜前用爽肤水,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一个能让你面膜效果翻倍的“金科玉律”,是护肤流程里一个聪明的“杠杆”。它花不了你一分钟的时间,却能让你花在面膜上的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地作用在你脸上,而不是蒸发在空气里。
这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极高的操作。
下次敷面膜前,请老老实实、满怀敬意地,先拍上你的爽肤水。这才是对你那张脸,以及你钱包里的人民币,最起码的尊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