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苑姓氏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苑,这个姓氏,它的正确读音是 yuàn,第四声,去声。

就是那个跟“庭院”、“别苑”、“学苑”里的“苑”一模一样的读音。干脆利落,一锤定音的 yuàn

不是 yuán

真的,不是 yuán(阳平,第二声)。

我不知道要用多大的力气,重复多少遍,才能把这个根深蒂固的误读从很多人的脑海里纠正过来。每次自我介绍,说完“我姓苑,苑囿的苑”,对方十有八九会热情洋溢地回一句:“哦!袁小姐/先生你好!”

那个瞬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就好像你精心准备了一道菜,告诉别人这是“糖醋里脊”,结果对方尝了一口,大加赞赏:“嗯!你这锅包肉做得真地道!”

这感觉,谁懂?

这个误读的泛滥程度,简直是重灾区。从小学老师点名开始,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苑… yuán…伟?”

“老师,是 yuàn,第四声。”

“哦哦,好的,yuàn 伟,下次注意。来,下一位同学,张 yuán…”

得,白说了。老师的肌肉记忆比我的提醒顽固多了。

后来工作了,面试、开会、认识新朋友,这个场景更是无限循环。我已经练就了一套标准流程:先说姓氏,然后迅速补充“就是庭院的院那个音”,最后再用一个期待又略带祈求的眼神看着对方,希望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到位。

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念错呢?

我后来琢磨了一下,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大家。汉字嘛,博大精深,形声字占了大头。很多人一看“苑”字,底下有个“宛”(wǎn)或者说,他们脑子里直接联想到了发音部件“员”(yuán)。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他们脑海里的那个自动联想链条:哦,这个字上面草字头,底下像个“员”,那八成就是读 yuán 嘛,你看,“演员”的“员”,“圆圈”的“圆”,不都这个音吗?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

但汉字的复杂性就在于,它总有例外。苑(yuàn) 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例外”。它偏不走寻常路。

我们不妨挖得深一点,看看“苑”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来头。

在古代,,指的是帝王或贵族饲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园林。比如“上林苑”,那是汉代皇家园林,气派非凡,是狩猎、游乐的场所。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有围墙的、广阔的、被精心规整过的空间。它有边界,有规矩。

所以,你再品品 yuàn 这个音。

它是一个去声,发音时口腔的肌肉是紧张的,声调从高到低,短促而有力。这个音节像一颗小石-子,“啪”地一声砸在水面上,清晰,利落,有回响。这感觉,是不是和“园林”、“庭院”那种有边界感、有确定性的意象很契合?它是一个肯定的、封闭的音。

现在,你再来品品 yuán 这个音。

它是一个阳平,声调从低到高,是上扬的,悠长的,柔和的。它像是“缘分”的“缘”,带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飘渺;像是“源头”的“源”,有种延绵不绝的流动感。这个音,温和,开放,但它跟“苑”字那种圈地为牢、自成一统的本意,在气质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每当有人把我姓氏念成 yuán,我总感觉自己从一个有棱有角的个体,瞬间被柔化成了一团面,失去了边界和个性。

还有一个常见的混淆点,就是 菀(wǎn) 这个字。

“菀”,读 wǎn,第三声。这个字因为《甄嬛传》里那句著名的“菀菀类卿”而广为人知。很多人看到“苑”,会下意识地和“菀”搞混,然后可能就顺着某个错误的记忆链条滑向了 yuán。但实际上,苑(yuàn)菀(wǎn),不仅读音天差地别,长相也只是“神似”而已。一个底下是“宛”,一个底下是“宛”的变体“夗”。

说到底,一个人的姓氏,是刻在骨子里的第一个身份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承载了家族的源流,父母的期许,以及我们对自我的认同。当它被准确地念出来时,那是一种最基本、也最真诚的尊重。

我并不奢求每个人都成为语言学家,能把所有生僻字都念对。但是,对于一个活生生站在你面前的人,当他/她已经告诉你正确的读音后,多花零点五秒,在心里默念一声,记住这个正确的发音,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

这跟认识一个叫“倩(qiàn)”的朋友,你却老管人家叫“倩(qìng)”;或者遇到一个叫“茜(xī)”的姑娘,你偏要喊她“茜(qiàn)”一样,都是一种不经意的冒犯。

所以,这篇文章,既是科普,也是一点小小的呐喊。

下次,当你再遇到姓 的朋友、同事、同学时,请一定一定记得,那个字,它不念 yuán,也不念 wǎn

它读 yuàn

一个响亮的、有力的、带着庭院深深、文苑菁华气息的 yuàn

拜托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苑姓氏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