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涵义和含义有啥不一样

简单说,含义是词的“身份证”,是字典上白纸黑字写着的、大家公认的那个意思,一板一眼,不带感情。而涵义,则是这个词在你心里漾开的“涟漪”,是它背后藏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个人情绪、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那么一股子味道。

一个像石头,硬邦邦,轮廓分明。一个像水,无形无状,却能渗透一切,滋养万物。

你琢磨琢磨“家”这个字。

它的含义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会告诉你:家庭的住所;共同生活的眷属。没错吧?冷静、客观、准确。这就是一个标准答案,谁也挑不出毛病。你跟一个刚学中文的外国人解释,这么说,他准能懂。这就是“家”的含义,是它的骨架。

但,“家”的涵义呢?

那可就海了去了。

对我来说,“家”的涵义,是傍晚时分厨房里飘出的、我妈炒菜时那股子呛人的油烟味儿;是小时候摔破膝盖,哭着跑回去时那个可以放肆大哭的港湾;是我爸坐在沙发上,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打瞌睡的鼾声;是冬夜里暖气片烫得能烤红薯的温度。它是我所有安全感的总和,是我所有脆弱的庇护所。这股子味道,这种感觉,词典上永远不会写,但它却是我每次想到“家”这个字时,心头涌上的全部。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涵义可能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是一通信号时好时坏的视频电话,是舌尖上挥之不去的一抹乡愁。它带着思念的苦涩和遥望的酸楚。

对于一个刚刚组建自己小家庭的新婚夫妇,“家”的涵-义可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是两个人一起挑选沙发颜色时的争执与甜蜜,是深夜里为对方留一盏灯的默契。

你看,含义是唯一的,是公共的,是“最大公约数”。而涵义,却是无数个的,是私人的,是“最小公倍数”之外的无穷变量。它像一滴墨水滴入清水,那晕染开来的、不可名状的、带着个人体温和记忆色彩的部分,才是它的涵义

再举个例子,“月光”。

含义:月亮的光。简单明了,物理学解释得清清楚楚。

涵义呢?可就复杂了。李白看到它,想到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光里,涵义是乡愁。张若虚看到它,想到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月光里,涵义是宇宙的浩渺和人生的哲思。情侣在月下散步,月光的涵义是浪漫;一个走夜路的胆小鬼,月光的涵义可能就是诡异和恐惧。

所以说,含义是理性的,是知识层面的认知。而涵义,则是感性的,是情感和文化层面的共鸣。我们学一个新词,首先掌握的是它的含义,这是基础。但真正懂得一个词,懂得一门语言的精髓,是能品味出它丰富的涵-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机器翻译常常显得那么僵硬、那么“没人味儿”。因为它能精准地抓住每个词的含义,却很难捕捉到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盘根错节的涵义

比如,一句简单的“我没事”。

它的含义就是:我没有事情,我很好。

但它的涵义,我的天,那简直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当一个女生噘着嘴,眼眶红红地对她男朋友说“我没事”时,那涵义百分之九十九是“我有事,我有天大的事,你竟然看不出来,你这个木头!”

当一个刚加完通宵班的同事,顶着黑眼圈对你说“我没事”时,那涵义可能是“我快猝死了,但工作还没做完,我得扛着。”

当一个老母亲在电话里对远方的孩子说“我没事,家里都好”时,那涵义可能是“其实我昨天摔了一跤,但怕你担心,就不说了。”

理解含义,靠的是智商;而洞察涵义,靠的却是情商、阅历和一颗敏感的心。

在文学作品里,作家们更是玩弄涵义的大师。他们从不满足于仅仅使用词语的含义来“说明”一个故事,而是竭力挖掘和创造词语的涵义,来“呈现”一个世界。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词,其涵义可能就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整个情节的发展。读者读的,其实就是这层层叠叠的涵义

所以,别再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了。它们之间,隔着的是从头脑到心灵的距离,是从认知到感知的鸿沟。含义是语言的骨骼,支撑着交流的基本框架;而涵义,才是语言的血液、呼吸和灵魂,让它有了生命,有了温度,有了无穷的魅力和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是背了多少词典,而是你的心能和多少词语的涵义产生共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涵义和含义有啥不一样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