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yon,就是蜡笔。
但如果你觉得答案就这么简单,那可就太小看这个词了。就像“功夫”这个词,翻译成Kung Fu,外国人懂了字面,却未必能懂里面盘根错节的文化和精神。Crayon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也不仅仅是一根涂颜色的蜡棒那么简单。
你说出 Crayon 这个词,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根本不是中文“蜡笔”那两个方块字,而是一股味道。对,就是一股混合了石蜡、颜料和廉价纸卷的,有点甜腻又有点化学的独特气味。这股味道,是打开童年记忆之门的钥匙。紧接着,浮现出的画面感是如此具体:一个扁扁的、通常是黄绿配色的纸盒子,上面印着Crayola这个标志性的牌子。你掀开那个插舌设计的盒盖,一整排崭新、尖头的蜡笔,像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躺在里面,每根笔身上都裹着一圈印着颜色名称的纸。那种即将拥有全世界颜色的满足感,简直了。
所以你看,Crayon这个词,它自带场景、气味和触感。
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不像铅笔那样严肃、精确,可以被轻易擦去;也不像水彩那样需要技巧、讲究水的融合,显得高深。Crayon是粗笨的、不听话的。它的笔触是带着颗粒感的,无法画出绝对平滑的色块,总会留下蜡质的、斑驳的痕跡。你用力过猛,它会“啪”地一声断成两截,让你心疼半天,但那截断掉的、光秃秃没有纸裹着的小胖墩,反而成了另一种心头好,用来大面积涂抹天空和草地,爽快极了。
这种“不完美”和“粗粝感”,恰恰是 Crayon 的灵魂。它代表了一种最原始、最没有束缚的创造力。
想想看,一个孩子拿到他人生中第一盒画笔,那大概率就是 Crayon。他不会去思考透视、光影、结构,他只会用最大胆的颜色去表达内心。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草可以是紫色的,妈妈的脸可以被涂成一道彩虹。这种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这种“我手画我心”的直接,就是 Crayon 赋予的勇气。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画家,它只邀请你来玩一场颜色的游戏。
所以,在英文语境里,如果你说一个成年人的画作 “looks like it was drawn with a crayon”,这通常带有一点点微妙的贬义,意思是这画太幼稚、太粗糙了。但反过来,这种印象也恰恰证明了 Crayon 和“纯真”、“童趣”之间那种牢不可破的联系。
再聊聊那个绕不开的牌子,Crayola。它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大概就像我们的“英雄”牌钢笔,“回力”牌球鞋一样,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每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拥有过那个标志性的64色蜡笔套装——盒子背后甚至还自带一个卷笔刀!那可不是普通的卷笔刀,是专门削蜡笔的。拥有那套64色的盒子,在当时的小学社交圈里,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奇奇怪怪的颜色名字,什么“Burnt Sienna”(赭石色)、“Cornflower”(矢车菊蓝)、“Timberwolf”(林狼灰)……这些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远比“大红”、“中黄”要来得浪漫。它在无形中就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色彩和自然的启蒙课。原来蓝色不是只有一种蓝,它可以是来自天空的蓝,也可以是来自一种小野花的蓝。这种对颜色的细分和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所以,当一个外国人提起 Crayon,他脑海中的图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立体。那里面有童年午后的地板,有涂出边框的填色本,有断掉的笔头,有沾满蜡渍的小手,还有空气中那股独一无二的、永远无法复制的蜡笔味。
这个词,它不只是一个名词,它更是一个形容词,一种情绪的载体。它代表着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甚至有点笨拙的美好。它是一种通往过去的时光机器。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Crayon 是什么意思?
它是蜡笔。
但它又远远不止是蜡笔。
它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一个充满色彩和气味的,关于童年的美梦。它就是童年本身。句号。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