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是“我”的宾格形式。当“我”不是主语,而是接受动作的那个对象时,你就要用me。比如,你不能说 “He loves I”,这听起来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正确的说法是 “He loves me”。他爱我。这个“我”,是沐浴在爱里的那个,是被动的,是客体。
你看,语法规则冷冰冰地就这么解释完了。一句话的事儿。
但你真的觉得,me就只是这么个玩意儿吗?一个简单的语法点?
我不这么认为。
对我来说,me这个词,简直是英文里最充满戏剧张力、最饱含情感、也最暴露人性的一个词。它远比那个高高在上、主动出击的“I”要复杂得多。
“I”是发出者,是行动派,是“我思故我在”里那个思考的主体。I love you. I decide. I go. 它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主动性,像一个站在山巅振臂高呼的英雄。但me呢?me是那个在山谷里,听到回声的自己。
想一想那些最需要勇气的、最脆弱的、或者最幸福的瞬间,me总是如影随形。
“He loves me.” 他爱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重心是什么?不是那个“爱”的动作,而是那个被爱的“我”——me。这三个字里,藏着多少确认,多少欣喜,多少“原来我值得”的尘埃落定。那个在爱情里惴惴不安、反复自我怀疑的“我”,在这一刻,被对方的爱所“确认”了。是你,就是你。It’s you I love. Me.
反过来,也有最深的恐惧。
你走在公司的走廊里,听到背后有人窃窃私语,声音不大,但你就是感觉到了。你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Are they talking about me?” 他们在说我吗?那个me,是社交关系网里最敏感的触角。它害怕被议论,害怕被评判,害怕成为别人嘴里的笑料或谈资。这个me,是脱离了“I”的掌控,完全暴露在他人审视之下的,赤裸的,脆弱的自我。它不是那个强大的“I”,而是那个“被谈论的我”,“被凝视的我”。
所以你看,“I”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me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我们用一生去构建的,其实不只是“I”的意志,更是那个叫me的形象。我的履历,我的社交圈,我的长相,我的房子车子,所有这一切,都不是给“I”看的,而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好的me,一个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更成功、更幸福、更值得被爱的me。这个me,是我们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一张精心P过的、美颜过的、加了滤镜的名片。
电话响了,你接起来,对面问“谁呀?”,你下意识地回答:“It’s me.” 是我。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说 “It’s I”?虽然在极其正式的语法里,“It is I”被认为是“正确”的,但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这么说。因为“It’s me”更有人情味儿。它不是一个国王在宣布“朕乃国王”,而更像是在敲一扇门,轻轻地说,“是我呀,能让我进来吗?”。它把自己放在一个更柔和、更低的位置上,等待对方的辨认和接纳。这声me里,有请求,有熟稔,有温度。
甚至在自我认同的挣扎里,me也扮演着一个诡异的角色。那个想辞职去远方的,是“I”。那个想冲破一切束缚的,是“I”。但那个拉住你的,让你瞻前顾后的,是me。是那个“同事们会怎么看me”、“爸妈会对我(me)多失望”、“我(me)怎么能放弃现在的一切”的me。这个me,是你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你背负的所有标签和期待。它像一个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时时刻刻提醒你,你不仅仅是“I”,你还是一个活在关系里的me。
所以,很多时候,人一辈子的内心交战,就是“I”和“me”的战争。
近年来,这种关于me的文化更是被推向了极致。
比如“Me Time”。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这个短语太绝了。它承认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时间大多不属于自己。我们是员工、是父母、是子女、是伴侣……我们是各种各樣的me,在为别人而活。而“Me Time”,就是一场小小的叛逃,是那个被各种身份淹没的自我,终于有机会喘口气,对自己说:“现在,轮到你了。” 在这段时间里,这个me不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存在的客体,而是成为了自己呵护和关照的主体。泡个澡,读本书,发会呆。这是对那个疲惫不堪的me最温柔的补偿。
还有更深刻的,“Me too”。
这短短两个词,掀起了全球性的巨浪。它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就是把那个最羞于启齿、最孤立无援的me——那个“被伤害的我(me)”——从黑暗的角落里拽了出来。当一个女性说出“Me too”时,她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她是在说,那个曾经让我感觉孤立、羞耻、渺小的经历,也发生在了你(me)的身上。通过这个me,无数个孤立的“点”被连接成了一张巨大的“网”。那个脆弱的、作为受害者的me,突然之间,因为集体的共鸣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不再是一个需要被藏起来的秘密,而变成了一面旗帜,一个战斗的号角。
所以,别再小看me了。
它才不是什么跟在动词后面,面目模糊的语法构件。
它就是我们自己。是那个渴望被爱、害怕被议论、努力在社会上扮演好一个角色的我们。是那个在深夜里会感到孤独,在人群中会感到不安,在成就面前会沾沾自喜,在批评面前会不堪一击的我们。是我们所有脆弱、敏感、虚荣和渴望的总和。
那个大写的“I”,或许决定了我们飞多高。
但这个小写的me,才决定了我们摔下来的时候,疼不疼。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