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english class是什么意思

English class?它的字面意思,直截了当,就是英语课

就这么简单。又这么复杂。

如果你问一个从没在中国大陆上过学的外国人,他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大概是一群不同肤色的人围坐一圈,咖啡冒着热气,外教风趣幽默地引导大家讨论莎士比亚或者最新的好莱坞大片。轻松,愉快,实用。

但你,我,我们这些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题海”里扑腾出来的人,当我们听到“English class”这俩词儿,DNA里刻下的记忆可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那绝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集体记忆,一种掺杂着青春期荷尔蒙、考试焦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以及大量挫败感的复杂混合物。

它首先是一种声音。是那种老式录音机里传出的,略带杂音、语调平直得像心电图停止的“This is Lesson One. Li Lei and Han Meimei are talking…”。那声音,今天想来,毫无生气,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却是我们窥探“外面”的唯一官方指定通道。然后,是全班同学扯着嗓子,用五花八门的口音齐声朗读:“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 这套机械的对白,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一回,却背得滚瓜烂熟,熟到成了肌肉记忆,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接头的暗号。

它也是一种气味。夏天的午后,电风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搅动着粉笔末、汗水和旧书本混合在一起的,有点呛人的空气。英语老师,通常是位认真负责但口音一言难尽的女老师,拿着教鞭在黑板上敲得“梆梆”响,唾沫星子在阳光里飞舞,嘴里念叨着我们当时完全无法理解的咒语:“过去分词”、“现在完成进行时”、“非谓语动词作定语”。这些概念,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比窗外的世界还要遥远和抽象。

说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英语课,和“英语”这门活生生的语言,关系并不大。它更像是一门……怎么说呢,一门披着语言外衣的,解谜游戏。它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极其明确,就是应试

所有的训练,都指向一张卷子。单项选择题,考验你对那些犄角旮旯的语法规则记得有多牢靠。完形填空,那不是在理解文章,那是在玩逻辑填词,找固定搭配。阅读理解,重点不是读懂了什么,而是你能不能精准地找到原文里对应的句子,然后用出题人的思路去“理解”它。至于作文?哦,那更是有万能模板的。开头“As we all know…”,中间“Firstly, secondly, finally…”,结尾“In a word…”。把几个高级词汇和复合句型像搭积木一样塞进去,一篇看起来很“高分”的作文就出炉了。至于你想表达什么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抱歉,那不重要,甚至有风险。

这种模式下的终极产物,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哑巴英语。我们能做非常复杂的卷子,能读懂《经济学人》里的长难句,但我们开不了口。让我们跟一个真正的外国人聊五分钟天,很多人会瞬间石化,大脑一片空白,那些背得烂熟的单词和语法全部离家出走,嘴里只能蹦出那句刻在骨子里的:“Fine, thank you. And you?”

这简直是一种绝妙的讽刺。我们花了十几年,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了一门旨在交流的语言,结果却丧失了交流的能力。我们把语言当成了知识来“学习”,而不是当成技能来“习得”。我们研究它,解剖它,分析它,就像在实验室里对待一具福尔马林泡着的标本,唯独忘了,它本该是鲜活的,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

但,故事的另一面呢?

难道那段岁月就真的一无是处?也不尽然。

我到现在都记得,高中的英语老师,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小伙,有一次破天荒地没有讲卷子,而是用那台破旧的VCD机,给我们放了《阿甘正传》的片段。没有中文字幕。当阿甘坐在长椅上,用他那独特的南方口音说出“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敢说,那一刻,全班一半以上的人都没完全听懂,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英语。它不再是黑板上的白字,不再是试卷上的ABCD,它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讲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它带着情感,带着温度。

那一刻,英语课的定义,在我心里悄悄地发生了一点变化。它从一个需要攻克的“科目”,变成了一个可以通往新世界的文化窗口

从那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听到了摇滚乐,知道了什么是感恩节的火鸡,也模模糊糊地理解了,为什么他们会把“自由”看得那么重。这些东西,考试不考,但它们像种子一样,在我们心里埋了下来。它们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很大,很不一样,很有趣。

所以,当我们成年后,走出考场,真正开始需要用英语去接触这个真实世界时,我们才开始了自己的“第二堂英语课”。

这堂课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没有考试。课堂可能是在美剧的弹幕里,在油管的评论区,在一次磕磕绊绊的海外旅行问路中,在为了玩懂一个游戏而去啃英文攻略的深夜里。我们不再是为了分数去背单词,而是为了听懂自己喜欢的播客;我们不再是为了应付作文去套模板,而是为了在国际论坛上跟人“对线”而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

这时候,我们才猛然发现,当年在课堂上被我们诅咒了无数遍的那些枯燥的语法、庞大的词汇量,竟然成了我们最坚实的“地基”。虽然我们口语依然蹩脚,但我们的阅读能力,往往能让很多母语者都感到惊讶。我们能更快地看懂技术文档,能更深入地理解学术论文。我们当年为了应试而付出的那些“无用功”,在另一个维度上,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了我们。

所以,“english class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它是一场大型的、充满了悖论的社会实验。它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我们对语言的想象力,却又在无意中,为我们日后撬动世界,准备了一根足够结实的杠杆。

它是我青春记忆里那个闷热的下午,是Li Lei和Han Meimei模糊的笑脸,是及格线上下的狂喜与沮丧,也是今天我能坐在这里,自如地切换信息源,看到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起点。它既是痛苦的根源,也是祝福的开端。

它就是我们的,独一无二的,那堂漫长的英语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english class是什么意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