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experience
是什么意思?这问题,简单,也不简单。
最直接地扔给你字典里的解释,experience
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当它是名词的时候,它可以是经历,也可以是经验。这两个中文词,意思可差着点儿劲呢。
经历,更像是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你人生这部电影里的一帧帧画面。比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搞砸了的面试,第一次在异国他ら乡看到雪……这些都是你的experiences
(用复数形式很常见)。它们是时间在你身上刻下的痕迹,是你吹牛时的资本,是你深夜里独自回味的素材。它是具体的,带着温度和细节的,甚至有点毛茸茸的质感。
而经验,则是从那些经历里提纯、发酵后得到的东西。它是更抽象的、规律性的认知。你被开水烫过一次(这是经历),于是你获得了“开水会烫伤人”的经验。你在项目里踩了无数个坑(经历),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项目管理心法(经验)。所以,当我们在简历上写“拥有五年市场推广experience
”时,我们说的更多是经验,是那种能被复用、能指导未来的能力。它更光滑,更理性,像是被盘出包浆的古玩。
当experience
是动词时,它就活了,变成了体验,或者经历(动词形式)。这个就好理解了,它强调的是那个“过程”本身。去experience
一种全新的文化,去experience
过山车带来的失重感,去experience
一场酣畅淋漓的争吵。它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动作,是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用你的所有感官去拥抱、去感受、去冲撞的那个瞬间。
所以,你看,字典层面的意思,三言两语就说完了。
但你真要咂摸一下这个词的味儿,那故事可就长了。
experience
这个词,在我看来,几乎是区分人和机器最核心的分界线。计算机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数据(data)和信息(information),但它没有experience
。
你想想,你教一个AI认识猫,你给它投喂数百万张猫的照片。它能精准识别出地球上任何一种猫,比任何人类都强。但它永远不会有那种抱着一只猫,感受它温暖柔软的身体、听着它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闻到它身上淡淡的太阳味的体验。这种混杂着触觉、听觉、嗅觉、情感的、完全主观的、非结构化的感受,就是experience
的灵魂所在。
它是有“颗粒感”的。知识是平滑的,而体验是粗糙的。你可以在书本上学到所有关于爱情的理论,知道多巴胺、内啡肽如何作用,但这些知识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你第一次牵起那个人的手时,手心冒汗、心跳漏掉半拍的真实经历。那种笨拙、那种慌乱、那种无与伦-比的甜蜜,是任何理论都无法描摹的。这就是experience
的不可替代性。
experience
塑造了我们的直觉。我们常说的“第六感”,或者“跟着感觉走”,那是什么?那不就是无数过往的经验在你潜意识里发酵、沉淀,最终形成的一种快速判断机制吗?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扫一眼人群就能觉察出谁不对劲;一个厉害的厨师,掂一掂锅就知道火候到了没有。这不是什么超能力,这就是experience
的力量。它把那些零散的、无法言说的经历,内化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一种本能。
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experience
这个词的态度,又变得很微妙。
我们进入了一个所谓的“体验经济”时代。商家们不再仅仅是售卖商品,而是在贩卖“体验”。一杯咖啡,卖的不仅仅是咖啡因,更是那个空间、那段音乐、那种氛围给你带来的experience
。一场旅行,我们追求的也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是要有“沉浸式experience
”。
这本身没什么不好,追求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是人的天性。
但吊诡的地方在于,我们好像越来越痴迷于“拥有”一段经历,而不是“沉浸”在其中。我们去一个地方,首先想到的是拍出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向世界宣告“我experience
过这里了”。我们去看一场演唱会,全程举着手机录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结果却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体验了整场演出,忘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那种音浪的震动。
这种“打卡式”的体验,把experience
这个词里最宝贵的内核给掏空了。它把一个鲜活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可以被量化、被展示、被消费的结果。这还是真正的experience
吗?我深表怀疑。
真正的experience
,往往是伴随着混乱、失控和一点点狼狈的。是你计划去山顶看日出,结果被大雨浇成落汤鸡,却在下山途中偶遇了雨后彩虹的惊喜。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上台后却紧张得忘词,在尴尬中即兴发挥,反而收获了更热烈的掌声。
这些“计划之外”的部分,这些不完美、甚至有点糟糕的片段,才是构成一段经历最独特的纹理。它们无法被设计,无法被复制,也正因如此,才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experience
是什么意思?
它是在你简历上闪闪发光的一行字,是你安身立命的经验资本。
它也是你膝盖上那个早已褪色的伤疤,是你某个午后突然哼起的一段旋律,是你闻到某种气味时瞬间被拉回的过去,那些无法量化、却构成了你的经历的总和。
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态度。是愿意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是愿意放下手机,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此时此地;是敢于去尝试,敢于去犯错,敢于去爱,敢于去心碎的勇气。
它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获取的商品,它是你用时间、用情感、用身体力行,一点一滴从生活中“活”出来的东西。
experience
,它就是活着本身。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