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这个词,最直接、最不用动脑子的翻译,就是“是”。
但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这个问题也就不会被人问起,更不值得我在这儿花上千字跟你掰扯掰扯。说真的,把 is 简单地等同于“是”,大概是我们学英语时掉进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坑。这个坑,深不见底,里面埋葬了无数人的语法自信。
is,它首先是一个状态的宣告。你想象一下,在一个空无一物的舞台上,你用手指着一个地方,说“There is a chair.”——“这儿有把椅子”。这个 is,就像一道凭空出现的光,瞬间照亮了那把椅子的存在本身。它不是在说“这儿‘是’一把椅子”,那种感觉太轻了,它是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一把椅子,在此地,存在着”。这才是 is 的第一个核心奥义:存在。莎士比亚那句烂大街的“To be, or not to be”,直译过来是“成为,或不成为”,但我们都懂,它真正的意思是“生存,还是毁灭”。这里的 be,就是 is 的原型,它处理的是关于“存在”的终极问题。
所以你看,当你下次看到“There is…”,别再把它当成一个无关紧要的句型模板,你要感受到那种从虚无中召唤出实体的力量。它在说,“听着,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个东西,它是真实存在的。”
其次,is 是一条锁链,或者说,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它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死死地捆绑在一起,建立起一种关系。
比方说,“The sky is blue.”。我们中文里,很多时候会说“天很蓝”,甚至直接说“天蓝”。我们不太需要一个词去明确地把“天”和“蓝”这两个概念连接起来,意会即可。但英语不行,英语的思维是极其讲究逻辑和结构化的。你不能直接说“The sky blue.”,这在语法上是“残废”的。你必须用 is 这条锁链,把“天空”这个主体,和“蓝色”这个属性,牢牢地锁在一起。
“天空” = “蓝色”。
“He is a doctor.”。 “他” = “一个医生”。
“This apple is sweet.”。 “这个苹果” = “甜的”。
这个 is 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像数学里的等号。它在进行一次身份的指认、属性的赋予、或者状态的描述。它告诉全世界:“左边的这个东西,它的身份/状态/属性,就是右边的这个东西。”这种强制性的连接,构建了英语句子的基本骨架。没有它,句子就散架了,成了一堆互不相关的单词。所以,我们说 is 是一个“be动词”,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系动词”(Linking Verb),“系”这个字,就是“维系”、“联系”的意思,实在是太形象了。
是不是有点绕?我们换个角度。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说“我在吃饭”是“I am eating”,而说“他正在吃饭”是“He is eating”?这里的 is 又是干嘛的?它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助动词,像个小跟班,帮着后面的主要动词(eating)来表达一个特定的时态——“正在进行”。它自己没什么实际意思,但没了它,这个“正在进行”的感觉就出不来。“He eating”听起来就像牙牙学语的小孩。所以,这个 is 又多了一重身份:时态的标记。它像个小旗子,插在句子里,告诉读者:“注意了,这个动作正在发生!”
同样,在被动语态里,“The window is broken.”(窗户被打破了)。这个 is 也是个助动词,它和后面的过去分词(broken)一起,告诉你主语“窗户”不是自己碎的,而是被一个外力弄碎的。它标记了一种被动的状态。
你看,这个小小的 is,身兼数职,简直是英语世界里的超级劳模。
它既能宣告存在(There is a book.)。
又能连接身份和属性(She is a teacher. The leaf is green.)。
还能标记正在进行的动作(He is running.)。
更能表达被动的状态(The cake is eaten.)。
现在,你还觉得 is 仅仅是“是”的意思吗?
“是”这个字,在中文里更多的是一种判断,一种肯定。而 is 的内涵要广阔得多,它是一种底层的逻辑构建工具。学习英语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理解并习惯这种用 is 来构建世界的方式。
我刚学英语的时候,最常犯的错就是漏掉 is。脑子里想着“他很高”,嘴里就秃噜出“He very tall.”,因为我的中文母语思维里,不需要那个连接词。直到有一次,我的外教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点醒了我。他说,一个没有 is (be动词)的句子,就像一个人没有脊梁骨,他就是一滩肉,站不起来。is 就是那根撑起整个句子的脊梁。
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开始“看见”is。我开始在读文章时,刻意去留意每一个 is 是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在宣告存在?是在连接属性?还是在帮助构成时态?当我能下意识地分辨出这些不同功能的 is 时,我感觉我的英语世界,突然就从2D变成了3D。句子不再是平面的单词排列,而是有了结构,有了骨肉,有了生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is英文是什么意思?”
我的答案是:
is 是英语世界里的上帝之光,它说“要有”,于是便有了存在。
is 是语言逻辑的万能胶水,它把主语和它的属性、身份、状态黏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is 是时间的指示器和语态的风向标,它告诉我们动作是在何时发生、由谁发出。
它远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是”字。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构建关系的底层代码。理解了 is,你才算真正开始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灵魂。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