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两个字读作 “寰(huán)椎(zhuī)”。 没错,就是环球的“寰”,脊椎的“椎”。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会念成“huan jǐ”,这很正常,毕竟“寰”这个字不常用。
那么,寰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说,它就是你脖子里的第一节颈椎,代号C1。 它就在你头盖骨的正下方,是连接你的脑袋和整个脊柱的“老大”。 它的英文名叫Atlas,阿特拉斯,就是希腊神话里那个用肩膀扛着整个地球的巨人。 这个命名很形象,因为你的寰椎就承担着差不多的工作——用它小小的身板,稳稳地托住你整个脑袋的重量。
和其他的脊椎骨比起来,寰椎长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脊椎骨都有一个厚实的“椎体”,像个小柱子一样,后面再拖着一个长长的“棘突”,就是你从脖子后面能摸到的一节节凸起。但是寰椎偏不,它没有椎体,也没有棘突,整体长成一个不规则的环形。 正是因为这个独特的环形结构,它才能和上面的头骨、下面的第二节颈椎(枢椎)完美配合,让你能够自如地做点头和摇头的动作。
点头的动作,主要是寰椎和你的枕骨(就是后脑勺那块骨头)之间的寰枕关节在活动。 而你左右摇头,说“不”的时候,则是寰椎套在第二节颈椎(枢椎)一个叫做“齿突”的结构上进行旋转。 可以说,你头部大部分的灵活动作,都离不开寰椎这个“总指挥”。
就是因为寰椎的位置如此关键,结构又如此特殊,它也成了全身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之一。
当寰椎的位置发生哪怕一丁点的偏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寰椎错位”或“寰枢椎半脱位”,麻烦就来了。 这个错位不一定是你想象中那种骨头完全掉出来的“脱臼”,可能只是几毫米的偏移,但足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寰椎错位后,你可能会遇到一些让你摸不着头脑的症状。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会把这些问题和颈椎联系起来。
最直接的感受是颈部和后枕部的疼痛。 你可能会觉得脖子僵硬,活动不灵活,特别是转头的时候。 严重的时候,这种疼痛会向上蔓延,引起头痛,尤其是后脑勺位置的疼痛。
但是,寰椎的问题远不止脖子疼这么简单。因为寰椎旁边有非常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比如椎动脉和一些关键的颈神经。
一旦寰椎发生错位,可能会刺激或压迫到这些结构,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头晕、恶心:这是非常常见的症状。 错位可能会影响到供应大脑的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天旋地转的感觉,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想吐。 很多人以为是耳石症或者没休息好,查了一大圈才发现根源在第一节颈椎。
视力问题:有些人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眼胀等问题。 这是因为错位影响到了控制眼部功能的交感神经。
耳鸣、听力下降:同样,影响听力的神经也可能受到牵连。
失眠、疲劳:长期的神经压迫和脑供血不足,会让身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总是觉得昏昏沉沉、浑身乏力。
肢体麻木无力:如果错位比较严重,压迫到了脊髓,就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手臂或腿部发麻、无力,走路不稳,感觉脚下像踩着棉花一样。
这些症状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而且很容易和别的病搞混?比如,头晕可能会被误诊为高血压或神经内科的问题。 这就是寰椎问题的隐蔽和复杂之处。
那好端端的寰椎,怎么就错位了呢?
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的和慢性的。
急性的原因通常是外伤。比如,发生车祸时头颈部的挥鞭样损伤、运动时摔倒、或者被人猛地推搡了一下。这些突如其来的外力,很容易让寰椎这个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发生错位。
但更多人的问题,来源于慢性的劳损,也就是我们自己日积月累“作”出来的。
长期低头:这是最普遍的原因。 每天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看电脑,会让颈部后方的肌肉群一直处于被拉长的紧张状态。时间久了,肌肉力量失衡,就没办法再稳定地“拉住”寰椎,导致它慢慢偏离正常位置。
不良睡姿和不合适的枕头:睡觉喜欢趴着睡,或者枕头太高、太低、太软,都会让颈椎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处于一个扭曲或悬空的状态。 一晚上七八个小时下来,对寰椎的伤害可想而知。
不规范的按摩或正骨: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原因。有的人脖子不舒服,喜欢去找人“掰脖子”,发出“咔咔”的响声才觉得过瘾。但是,寰枢关节非常精细,周围的神经血管又极其重要,如果操作者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暴力或不当的旋转手法,极有可能直接导致寰枢关节错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先天因素:少数人可能存在先天性的韧带松弛或关节发育异常,也更容易出现寰枢关节不稳定的问题。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寰椎出了问题,千万不要自己瞎琢磨,或者随便找个地方去按摩。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去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医生通常会先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来做初步判断。之后,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最常用的是颈椎X光片,特别是“开口位”的X光片,可以让医生清楚地看到寰椎和枢椎齿突的相对位置。 有时候,为了更精确地评估关节的稳定性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做CT或者核磁共振(MRI)检查。
确诊之后,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错位的严重程度和具体的症状。
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没有严重神经压迫的患者,会优先采用保守治疗。 这通常包括:
1. 休息和制动:在急性期,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颈托,限制颈部活动,让受损的肌肉和韧带得到休息和修复。
2. 物理治疗:包括一些电疗、热敷等方法,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疼痛。
3. 专业手法复位:这是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专业的骨科或康复科医生,会使用非常轻柔、精准的手法,在放松患者颈部肌肉后,将错位的寰椎引导回正常的位置。 记住,这绝对不是暴力的“掰脖子”。
4. 康复锻炼:复位之后,还需要通过针对性的锻炼来加强颈部深层肌肉的力量,重新恢复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复发。
对于因严重外伤导致的寰椎骨折、韧带完全断裂,或者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能就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内固定,以稳定关节,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当然,比起等到出问题再去治疗,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学会保护我们的寰椎。
调整姿势是第一要务:用电脑时,把屏幕垫高,让视线与屏幕上缘基本平行。看手机时,尽量把手机举起来,而不是低头去找手机。
选对枕头:一个好枕头的标准是,当你躺下后,它能刚好填满你颈部的生理曲度,让你的头和身体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无论仰卧还是侧卧,颈椎都应该处于中立位,不抬头也不低头。
避免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每工作或看手机30-45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轻轻地转动脖子和肩膀,让肌肉得到放松。
做一些简单的颈部锻炼:比如“靠墙站立”,让后脑勺、肩膀、臀部、脚后跟都贴住墙面,每天站5-10分钟,可以很好地纠正头前伸的姿态。或者做“颈部等长收缩”,用手抵住头部的一侧,然后颈部向同侧发力,但保持头部不动,感受颈部肌肉的收缩,每个方向坚持10秒钟,可以有效增强颈部肌肉的稳定性。
谨慎对待颈部按摩:如果需要按摩,一定要找有资质的专业人士。任何让你感到剧痛或不适的操作,都要立刻停止。
寰椎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骨头,但它承载的责任重大。了解它,重视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善待它,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