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有哪些

说到预计负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笔钱未来可能要花出去”。这个理解没错,但会计上要不要把它正儿八经地记在账上,变成报表里的一个数字,规矩还挺多的。不是感觉“可能”要赔钱就能记一笔,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像三道门槛,都迈过去才行。

第一个条件是,这笔负债必须是企业现在就承担的义务。关键词是“现在”。很多人会搞混,觉得未来要付的钱就是未来的事。但在会计上,区分“现在的义务”和“未来的义务”非常关键。现在的义务,指的是因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导致企业现在没法躲开的责任。

这种义务分成两种。一种是法定义务,这个好理解。比如,你卖了个产品,根据国家法律,你必须提供一年保修。 这就是法定义务。只要产品卖出去了,“提供保修”这个义务就立刻产生了。至于未来会不会真的有客户来修,修要花多少钱,那是后面的问题。但卖出产品的那一刻,你就背上了这个责任。再比如,公司跟别人签了合同,如果违约就要赔钱,那这个赔偿义务也是法定义务。或者说,公司因为排污超标,被环保部门找上门了,很可能要被罚款,这也是因为过去的行为(超标排污)而导致的法定义务。

另一种是推定义务,这个就稍微绕一点。它不是法律或合同硬性规定的,而是公司自己“作”出来的。比如,一个公司一直以来的公开政策就是“产品售出30天内无理由退货”,虽然法律没规定必须这么做,但公司一直这么宣传,也一直这么执行,客户都知道并且形成了合理的预期。 那么,只要它卖出去一件商品,就承担了“接受30天内退货”的推定义务。这个时候,公司就不能说“法律没规定,所以我可以不认账”,因为它的行为已经为自己创造了一项甩不掉的责任。再举个例子,某个化工厂因为生产对周边社区造成了轻微污染,虽然没到被起诉或罚款的程度,但公司为了维护声誉,公开宣布会出资为社区修复环境。一旦这个决定公之于众,并且有了具体的计划,这就构成了一项推定义务。因为公司的公开承诺,让社区居民有了一个合理的预期,相信公司会兑现承诺。这时,即使还没有花钱,这项义务也已经存在了。

所以,判断是不是“现在的义务”,关键是看两点:一,是不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比如销售、污染、公开承诺)导致的?二,企业是不是除了履行这个义务外别无选择?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第一个条件就满足了。如果是为了未来经营才要花的钱,比如说明年计划做一次设备大修,这笔钱虽然迟早要花,但它对应的是未来的经营活动,不是由过去事件产生的现有义务,所以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

第二个条件是,履行这项义务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是个概率判断。在会计准则里,一般把它理解为“大于50%”的可能性。 当然,这不像抛硬币那么精确,它需要管理层基于手头的证据和经验来判断。

我们还是拿例子来说。比如产品保修,根据公司过去几年的数据,卖出去100台手机,大概会有5台在保修期内出问题需要维修,那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就是5%。但我们考虑的是“提供保修”这个整体义务,只要卖出产品,就有可能需要维修,这个流出是几乎必然发生的,只是流出多少的问题。再比如,公司被告了,陷入一桩专利侵权官司。这时候,公司就要请律师来评估一下,这场官司的赢面有多大。如果律师分析了各种证据后认为,公司败诉的可能性有70%,那就属于“很可能”了,满足第二个条件。但如果律师觉得,我们赢面很大,对方的证据不足,我们败诉的概率只有20%,那就不满足“很可能”这个条件,不能确认为预计负斥。这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里披露一下就行了,不用在报表上记一个负债的数字。

这个概率判断非常依赖经验和专业意见。比如环境修复的义务,可能需要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来评估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本;比如法律诉讼,就需要律师来评估案件走向。公司管理层不能拍脑袋决定,必须有合理的依据。没有依据的“感觉”在会计上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个条件是,这笔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这条也很有意思。会计讲究的是用数字说话,不能记一笔“未来可能要赔一笔钱,但具体多少不知道”的账。金额必须是“可靠地”估计出来的。

“可靠”不等于“精确”。很多预计负债的金额本身就是个估计数。比如,还是产品保修的例子,公司不可能精确知道未来一年到底有多少客户会来修产品,具体是什么毛病,要换什么零件。但公司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比如,过去三年,平均每年的保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那今年如果卖了1个亿,就可以合理地估计保修费用大概是100万。这就是一个可靠的估计。

如果一个负债的金额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但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区间呢?比如,打官司那件事,律师认为败诉的可能性很大,赔偿金额估计在500万到800万之间,这个区间内的每个数字的可能性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准则规定应该取这个区间的中间值,也就是(500+800)/ 2 = 650万,来作为预计负债的入账金额。如果区间内有一个最佳估计数,比如律师认为最可能赔600万,那就按600万来记。

最极端的情况是,虽然前两个条件都满足了(确实有义务,也很可能要赔钱),但赔多少钱完全没法估计,连一个合理的区间都给不出来。比如,一个全新的业务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诉讼,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参考,不确定性极高。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可能要赔钱,也因为金额无法可靠计量,而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它同样只能作为或有负债,在附注里进行披露。

总结一下,这三个条件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第一,得是过去的事儿让你现在背上了一个躲不掉的责任。第二,这个责任十有八九(大于50%的概率)需要你花钱去解决。第三,花多少钱得有个靠谱的估计数,不能是瞎猜。只有当这三道门槛都迈过去了,会计师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记下一笔“预计负债”,把这个潜在的风险用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告诉报表的使用者,公司未来有这么一笔潜在的支出需要关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有哪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