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这玩意儿,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只要你找对门路,那简直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跟你说,死读书,读死书,在生物这儿,铁定行不通。这可是一门“活”的科学,你得用“活”的办法去学。
首先,宏观框架得有。拿到一本书,或者一个新章节,别急着一头扎进去啃那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先干嘛?看目录!对,就是那个通常被咱们忽略的目录。目录是啥?是地图啊!它告诉你这块知识大陆有哪些主要山脉,哪些重要河流。把这些“大块头”先印在脑子里,比如学细胞,你得知道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些基本结构,再往下才是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啊,叶绿体啊,内质网啊,高尔基体啊,等等。你心里有了这个结构树,后面学到的零散知识点,就能像小鸟归巢一样,自动找到它应该待的位置。不然,知识点一多,你脑子就成了一锅粥,啥也捞不着。
然后,理解万岁,死记硬背要不得。当然,有些名词、定义是得记,比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些基本概念你总不能瞎编吧?但更多的时候,理解比单纯记住更重要。比如,学到光合作用,别光背公式,你要去想: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它需要什么原料?(哦,二氧化碳和水)这些原料从哪儿来?(空气中,土壤中)产物是什么?(葡萄糖和氧气)这些产物有什么用?(葡萄糖提供能量,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整个过程在哪里发生?(叶绿体里)光合作用的意义何在?(不仅仅是为植物自己,也为整个生物圈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还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这么一琢磨,是不是就活了?你甚至可以想象自己是一片叶子,在阳光下辛勤工作,那种感觉,比干巴巴背诵“光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要带劲得多。
画图,画图,还是画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生物学里有太多需要空间想象和过程理解的东西了。什么细胞分裂、DNA复制、神经冲动传递、血液循环……光看文字描述,你脑子里可能是模糊一片。但是,你亲自动手画一画,哪怕画得跟鬼画符似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画细胞结构,你就知道哪个套哪个;画减数分裂,你就明白同源染色体是怎么分离的,非同源染色体是怎么自由组合的;画食物链食物网,你就清楚能量是怎么流动的。画的过程,就是你思考和梳理的过程。画完了,再对着图给别人讲一遍,或者自己给自己讲一遍,那印象,深刻!我当年学那些复杂的代谢通路,比如三羧酸循环,就是靠自己画,画完贴墙上,天天瞅,瞅着瞅着就明白了。
还有,联系实际生活。生物学不是空中楼阁,它就在我们身边。学到微生物,想想家里的酸奶、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学到遗传,琢磨琢磨为什么孩子长得像父母;学到生态系统,观察一下小区里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联系,能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学到渗透作用,你可以想想腌咸菜,为什么萝卜会出水变蔫?这就是细胞失水嘛。或者想想农民伯伯给作物施肥,为什么一次不能施太多?浓度太高,植物细胞会失水,“烧苗”了。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都是绝佳的助记材料和理解工具。
善用口诀和联想。有些东西确实比较零碎,又不得不记,怎么办?编口诀啊!你别笑,这招特管用。比如记必需氨基酸:“苏(苏氨酸)赖(赖氨酸)亮(亮氨酸)借(缬氨酸)本(苯丙氨酸)色(色氨酸)一(异亮氨酸)甲(甲硫氨酸)凉(应该是缬氨酸,这里举例,大家可以自己编更顺口的)”。或者像我当年记微量元素,什么“铁锰锌铜钼,一碰就记住”,虽然有点土,但真能记住。联想也很重要,比如看到“线粒体”,就想到它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看到“溶酶体”,就想到它是“垃圾处理厂”。这种形象化比喻,能帮你把抽象概念具体化。
做题,但不是傻做题。题目是检验你学习成果的试金石,也是帮你查漏补缺的好帮手。但做题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质量。做一道题,就要彻底搞懂它考的是哪个知识点,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其他选项为什么错。错题尤其要重视,准备一个错题本,把错题抄下来,分析错误原因,定期回顾。你会发现,你经常错的地方,往往就是你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攻克了这些薄弱环节,你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选择题要注意干扰项,大题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实验设计题更是要关注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等。
另外,构建知识网络非常关键。生物学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学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就要和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起来;学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就要和生物进化联系起来。你要学着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思维导图就是个不错的工具,用它来梳理章节内部、甚至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效果拔群。当你能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个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你的知识网络已经初步建成了。
别忘了实验的重要性。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原理、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所以,对于课本上的经典实验,比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有条件的,最好能亲自动手做一做,那样感受会更深。如果没条件,看视频、看动画演示也是一种补充。理解了实验,你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多看、多思、多问、多总结。看什么?看课本,看参考书,看科普文章,看纪录片(《地球脉动》之类的,简直是视觉盛宴,又能学知识)。思考什么?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问什么?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把所有疑问都搞清楚。总结什么?定期总结学过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生物,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奇妙的世界。别把它当成负担,试着用好奇心去驱动自己,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这些方法,说起来简单,但贵在坚持。你信我,只要把这些“套路”玩熟了,生物这门课,绝对能成为你的优势科目。真的,一点都不玄乎。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