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长恨歌一共有多少句

《长恨歌》全诗共 120 句,840 字。

说起这120句,嘿,听起来好像就是个数字,往那一摆,干巴巴的。但你细琢磨,这120句里头,那可真是藏着掖着一部大唐的兴衰,一段帝王美人的情殇,还有白居易这位老先生,他那颗随着故事起伏的,滚烫的心。

我老觉得,数字这玩意儿,有时候挺能骗人的。你说一百二十句,听着,嗯,挺长。但真要比起那历史长河里头的纷纷扰扰,比起爱情里头那些个九曲十八弯、百转千回的心思,这120句,又显得那么精炼,那么恰到好处。白居易,他可真是个高手,用这不长不短的篇幅,愣是把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给讲得是活灵活现,让人读完了,心里头堵得慌,又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儿。

你想想看,《长恨歌》这题目,一个“长”字,一个“恨”字。这“长”,可不仅仅是指诗的长度有120句那么简单。它说的是时间的绵长,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跨度,啧啧,那可真是从人间到天上,从生离到死别,再到死后那点渺茫的念想。这“恨”,也不是咱平时说的那种咬牙切齿的恨。它里头有悔,有怨,有无奈,有求而不得的苦,还有那点点滴滴,聚少成多的,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和惋惜。这复杂劲儿,没点篇幅,哪能说得透?

所以啊,这120句,每一句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珠玉。开头那几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寥寥数笔,就把个背景给勾勒出来了。然后呢?“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的天,杨贵妃那美,简直是从纸面上跳出来了!这画面感,绝了!这要是拍电影,妥妥的大特写,慢镜头。

再往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你看,矛盾就来了。沉溺温柔乡,必然要误了江山社稷。这120句里头,白居易可没少花笔墨去写他们那“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的奢靡生活,但也正是这些铺垫,才让后来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显得那么触目惊心,那么具有悲剧的张力。

我最怕读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那一段。太惨了!真的,每次读到这儿,都觉得那120句里,这两句的分量最重,压得人喘不过气。一个曾经“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绝代佳人,就这么香消玉殒在马嵬坡。你说唐玄宗他能不“恨”吗?那“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场景,简直是字字泣血。

白居易他高明就高明在,故事没在这儿打住。要是就这么结束了,那《长恨歌》可能就只是一首普通的爱情悲剧诗。他偏不!他还要写皇帝的“此恨绵绵”,还要写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苦苦寻觅。这120句的后半段,简直就是一场灵魂的追逐和对话。写得虚无缥缈,却又情真意切。什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什么“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那画面,美得让人心碎。

我常常琢磨,这120句的结构,也是一绝。从现实的生离死别,到虚幻的仙境重逢(虽然也只是个念想),这叙事节奏,把握得太好了。情感也是层层递进,从初遇的欣喜,到热恋的痴缠,到生离的无奈,到死别的悲痛,再到无尽的思念和追悔。这情感的浓度,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而且,你发现没?这120句,读起来上口得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简直成了千古爱情的誓言模板。但放在整首诗里,放在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大背景下,就更显得苍凉和悲壮。美好的愿望,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白居易少写几句,或者多写几句,会怎么样?少了,那故事的细节,情感的铺垫,可能就不够充分,冲击力会减弱。多了,又怕失之于拖沓,冲淡了那份凝练的悲剧美。所以说,这120句,不多不少,刚刚好。是千锤百炼,是反复推敲,才有了这传世的杰作。

120句,它不仅仅是《长恨歌》的长度单位,它更像是一个容器,装下了太多的东西。装下了历史的烟云,装下了人性的复杂,装下了爱情的甜与苦,也装下了一个伟大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每次读完,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数,不是数那120句,而是数那些在我心头萦绕不去的意象和情感。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长恨歌》有多少句,我会告诉他,是120句。但我更想告诉他,这120句背后,是一个值得你花一辈子去品味的故事,一种能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能让你潸然泪下的力量。它就像一座用文字搭建的宫殿,富丽堂皇又带着挥之不去的哀愁,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砖瓦,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或许就是白居易和他的《长恨歌》,最了不起的地方吧。而这一切,都浓缩在那看似简单的120句之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长恨歌一共有多少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