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脱贫攻坚,这几年,耳边、眼前,到处都是这四个字,它早就不是什么冰冷的政策口号了,它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宏大叙事,是无数人的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堆砌起来的。要问这里头,哪“三类人员”最是关键,最是那冲锋陷阵、啃硬骨头的尖兵?这问题问得好,一语道破了这场伟大战役的核心力量。
在我看来,在脱贫攻坚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里,那被反复提及的“三类人员”,正是最直接、最具体、也最辛苦的实践者,他们是: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以及地方的村“两委”干部。别小瞧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里头装着的,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是与贫困正面交锋的勇气,是把政策从纸面落到地上的真功夫。
你想啊,首先是驻村干部。他们是真正的“空降兵”,是从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甚至高校,被选派到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里去。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或许以前连农村的土路都没踩过几回,更别提在没信号、没像样厕所的地方,一住就是几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西装革履变成了沾着泥巴的冲锋衣,皮鞋换成了解放鞋。他们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宣讲政策、填填报表那么简单。他们是村里的“大管家”,得摸清家底,谁家缺劳力,谁家孩子没学上,谁家屋子漏雨,甚至谁家两口子闹矛盾了,都得一清二楚。他们要牵线搭桥,把外面的资金、技术、项目引进来;他们要带着村民们找产业,种什么、养什么、怎么卖,从无到有,从零开始。那些深夜里,为了一个项目方案,为了协调一片土地,为了安抚一个不理解的村民,他们可能连顿热饭都吃不上,也可能要面对不被理解甚至质疑的目光。他们是“第一书记”,这个“第一”二字,分量千钧,意味着他们得冲在最前面,得扛起最大的责任,还得在村里复杂的人情世故里,小心翼翼地周旋,用真心换真情。多少人,白了头,瘦了身,甚至因为劳累过度,永远留在了那片他们曾经奋斗的土地上。他们是连接城市与乡村、政策与现实的桥梁,是把抽象的“发展”具象化为每一分钱、每一棵树、每一滴水的执行者。那种孤单,那种压力,那种责任,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然后,是帮扶责任人。这批人,范围更广,可能是各个单位的普通职工,每个人都“绑定”着一两户甚至几户贫困家庭。他们不像驻村干部那样常驻村里,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最细腻、最直接的“点对点”帮扶。他们要做的,就是“精准”二字。每家每户,他们都得定期上门,拉家常,问冷暖,看“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不是真的都解决了?他们得帮着解决实际困难,小到一张低保申请表怎么填,大到孩子上学有没有助学金,家里生病了医保能不能报销。我认识一个银行的同事,周末从不休息,开车几十公里去他帮扶的老乡家,帮着修理电视,帮着联系销路,甚至自己掏钱给老乡买肥料。他们不是“给钱了事”,而是要帮贫困户找门路,树信心。那种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坐下来促膝长谈,那种面对贫困户期盼的眼神和无助的叹息,那种在看似琐碎的日常中寻找解决方案的耐心和细致,才是最难的。他们是政策的传导者,更是温暖的连接者,把国家的大政策,化为每个家庭的具体帮扶方案,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滋养着贫困的心灵。
最后,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是村“两委”干部。这批人,是村里土生土长的,是扎根乡里,最了解村情民意的。他们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是村子的“主心骨”和“当家人”。你以为他们很轻松?不!他们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既要领会上级的精神,又要凝聚村民的意愿,把政策变成村里的发展蓝图,再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他们是村里的“带头人”,得带头干,带头闯,带头解决村里的矛盾和问题。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儿,修路、修渠、盖房、搞产业,甚至邻里纠纷、红白喜事,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可能不像驻村干部那样有“光环”,不像帮扶责任人那样有“单位背景”,他们就是最朴实的农民,却要承担起一个村子发展的重任。他们得面对村里复杂的宗族关系、利益冲突,得协调好各方关系,还得处理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他们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守卫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是确保脱贫攻坚可持续性的关键力量。没有他们,再好的政策也可能水土不服,再多的资金也可能打水漂。他们的坚守,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智慧,才是乡村能够实现内生发展的基石。
这三类人员,他们身份各异,职责不同,但都奔着同一个目标:让贫困成为历史。他们构成了脱贫攻坚最坚实、最庞大的战斗群体。当你在电视上看到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时,别忘了,这笑容背后,凝聚着多少驻村干部的汗水,多少帮扶责任人的奔波,以及多少村“两委”干部的默默耕耘。
他们,是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斗争中,最值得我们致敬的普通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韧和奉献。他们的故事,可能不会被写入厚重的史册,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用亲身实践,为我们这个时代书写了最动人、最有力量的篇章。每当我想到他们,那些奔波在田埂上、坐在土炕边的身影,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至上”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脱贫攻坚,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人心账,是责任账,是历史账。而这三类人员,正是这张大账里,最浓墨重彩的担当。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