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英语四六级仔细阅读初探

提起英语四六级仔细阅读,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下午,阳光斜斜地打在桌上那本皱巴巴的真题集上,风扇有气无力地转着,而我,正被一篇讲“全球化对本土文化冲击”的文章搞得焦头烂额。满篇都是认识的单词,连在一起却像天书,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心跳声大得盖过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这种感觉,太熟悉了。

很多人,包括当年的我,都对仔细阅读有种天大的误解。以为它考的是英语水平,是词汇量,是语法功底。当然,这些是基础,没它们你寸步难行。但说白了,四六级的仔细阅读,本质上根本不是一场“阅读理解”,它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信息检索游戏。你不是读者,你是侦探;出题人也不是什么循循善诱的老师,他是个狡猾的“罪犯”,在字里行间埋下线索,也布满了陷阱。你的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精准地找到线索,巧妙地避开陷阱。

所以,请立刻、马上、现在就抛弃那个天真烂漫的想法——“我先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理解大意,再去做题”。信我,这是我走过最大的弯路,也是效率最低下的屠龙之技。一篇三百多词的文章,在你紧张得手心冒汗的情况下,读一遍下来,脑子里基本就是一锅粥,啥都记得,又啥都记不清。等你再去看第一个问题,得,再回去找,时间就这么白白葬送了。

正确的姿势是什么?四个字,带着问题去读

这听起来像句废话,谁都知道。但怎么“带”,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这绝不是让你把问题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完事了。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姿态,像一个狙击手,先通过瞄准镜(问题)锁定目标,再开枪(阅读)。

第一步,审题。不是看题,是审题。把题干里的关键词给我用笔圈出来。什么是关键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时间、地点、专有名词……一切能帮你定位的词,都是你的GPS。比如问题问:“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mpany’s success in the last decade?” 你的关键词就是 “company’s success”, “reason”, “last decade”。看到没?一下子就把你的搜索范围从整篇文章,缩小到了可能只是一两个段落。

第二步,寻址定位。拿着你圈出来的关键词,回到文章里去“扫描”。这一步,你的眼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扫描”。就像你在一个几千人的通讯录里找“张伟”,你不会去读“李娜”“王强”的名字,你的眼睛会自动过滤掉这些无关信息,直到“张伟”两个字跳进你的视线。在文章里也是一样,用你的关键词去扫,扫到那个词或者它的近义词,停!目标区域就在这附近,通常是这句话以及它的前后一两句。这就是你的作答区域。

现在,重头戏来了。你找到了地方,但答案往往不会那么轻易地给你。出题人最爱玩的一个把戏,也是仔细阅读的灵魂所在,就是同义替换

同义替换!这四个字,你就是背,也得给我刻在脑子里。正确答案,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对原文信息的一种“转述”,一种“改写”。它用不同的词,不同的句式,表达了和原文一模一样的意思。比如原文说:“The project was terminated due to a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项目被终止了。)选项里可能写的是:“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 because it ran out of money.”(项目被取消了,因为它钱花光了。)你看,意思完全一样,但用词全换了。

这就是为什么光背单词没用,你得理解单词的“神”,而不是仅仅认识它的“形”。你得知道 “terminate” 和 “cancel” 差不多,“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和 “run out of money” 是一回事。这就是在考察你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所以,当你定位到原文那句话后,不要急着去选项里找一模一样的词,那是最低级的陷阱。你要做的,是理解定位句的意思,然后去选项里找一个和它“意思最接近”的。谁是它的“灵魂伴侣”,谁就是正确答案。

当然,找到了灵魂伴侣,还要提防那些“妖艳贱货”,也就是干扰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另一门绝学——排除法

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也不是瞎编的,都很有套路。常见的有这么几种:

  1. 无中生有:选项里的信息,文章里压根就没提。这种选项最具有迷惑性,因为它往往说得“很对”,很符合常识,让你一看就觉得,“嗯,有道理!”但对不起,文章没说,就是错的。记住,我们是侦探,一切以“证据”(原文)为准,不是凭感觉断案。
  2. 张冠李戴:这个更阴险。选项里的信息,文章里确实提到了,但不是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是另一个细节,或者是另一个原因的结果。你模模糊糊记得文章里有这么个事儿,一激动就选了,结果正中出题人下怀。所以定位要精准,不仅要找到,还要确认它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个。
  3.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这是最高级的陷阱。选项和原文长得特别像,就改了一个词。比如原文说 “some scientists believe…”,选项改成 “scientists believe…”,把“部分”偷换成了“全体”。或者原文说“may lead to…”(可能导致),选项改成“will lead to…”(将会导致),把“可能性”偷换成了“必然性”。这种细节,在你心急火燎的时候最容易忽略。所以,越是和原文长得像的选项,越要睁大眼睛仔细比对。
  4. 绝对化表述:看到选项里有 “only”, “all”, “never”, “must” 这种词,你心里就要拉响警报了。这些词太绝对了,而学术文章的语言通常都很严谨,很客观,很少用这么极端的词。所以带这些词的选项,十有八九是错的。当然,凡事无绝对,这只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帮你快速筛选,最终还是要回归原文。

所以你看,整个做题流程,应该是一个外科手术般精密的过程:审题圈词 -> 带词扫描 -> 定位原文 -> 理解句意 -> 辨认同义替换 -> 排除干扰选项

这个流程,光说是没用的。你必须去刷题,去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把它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但刷题不是目的,复盘才是。做完一套题,对了答案就扔,那等于白做。你得拿出红笔,一道一道地分析你错的题。

  • 为什么错?是单词不认识,还是句子没读懂?
  • 是定位定错了,还是被同义替换给骗了?
  • 是掉进了“无中生有”的陷阱,还是忽略了“偷换概念”的细节?

把每一个错误的原因都搞清楚,记录下来。你甚至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不是抄题,而是写下你的“遇害过程”和“破案思路”。今天被 “some” 和 “all” 坑了,明天就不会再上当。今天没认出 “consequence” 是 “result” 的替换,下次就长记性了。

仔细阅读,说到底,是一场心理战。它在有限的时间里,考验你的专注力、判断力和抗压能力。它不需要你有多深的文学造诣,但它需要你像个冷静、高效的机器。掌握了这套游戏规则,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头皮发麻的英文篇章,不过是一张张藏宝图,而你,就是那个最懂行的寻宝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英语四六级仔细阅读初探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