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切都结束了,对吧?
那种感觉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像是跑完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冲过线的那一刻,你甚至都忘了要怎么欢呼,只想一屁股坐在地上,对着天空大口喘气,觉得风都是甜的。那沓厚得能当板砖的论文,在答辩现场被几个老师轮番“拷问”的紧张,那些为了一个数据、一个注释而通宵不眠的夜晚……现在,终于,都变成了过去式。
恭喜你,真的。这不是一句客套话。因为我知道,能从那个叫“研究生”的炼狱里活着走出来,本身就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你可能会笑,说哪有那么夸张。但你回头看看,看看那个刚入学时,眼睛里还闪着纯粹的光,对学术充满神圣向往的自己。再看看现在,是不是觉得眼神里多了点什么?那不是疲惫,不是沧桑,我管那东西叫韧性。
是啊,韧性。这玩意儿,比你学到的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模型都宝贵。是被导师第N次打回重写的报告磨出来的,是被实验失败了九十九次第一百次才看到一点微光熬出来的,是被无尽的文献和deadline逼到墙角,最后发现自己居然没垮,还能站起来继续死磕磕出来的。这是一种近乎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朴素的、强大的力量。是你未来行走江湖,最重要的防身武器。
很多人会问,读个研,到底值不值?尤其是在这个“搞钱至上”的年代,你花了两三年,掉了一大把头发,穿着不变的格子衫,泡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里,错过了多少风口,少赚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说,千万别用“钱”这把尺子去衡量你逝去的青春。如果非要衡量,它的价值在于,你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你学会了如何将一个混沌的、巨大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上手的小任务;你学会了如何搜集信息、辨别真伪、建立逻辑链;你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用证据去支撑它。
说白了,你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力,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是去大厂“搬砖”,还是去体制内“喝茶”,甚至是你自己想折腾点什么事儿,它都是你最硬的底层代码。你不再是一个只会接收指令的执行者,你是一个可以定义问题、并寻找路径的探索者。
我知道,现在的你,可能正处在一种奇特的“真空”状态里。巨大的放松感之后,紧随而来的,可能是一阵更巨大的迷茫。
学生时代彻底翻篇了。从此,再没有寒暑假,没有便宜的学生票,没有可以心安理得“啃老”的借口。你要自己租房,自己做饭,自己面对KPI和老板的脸色。你要一头扎进那个光怪陆离、规则复杂的“社会”熔炉。是不是觉得有点慌?有点不知所措?
太正常了。谁都一样。
从象牙塔到社会,就像是从一个设定好规则、目标明确的单机游戏,突然切换到了一个开放世界、毫无提示的联网游戏。以前你的任务很纯粹:上课、考试、发论文。现在,任务栏是空的,需要你自己去填写。
我想跟你说的是,别怕。真的,别怕。
别急着给自己下定义,别急着去复制别人的成功路径。有人毕业就拿到了年薪百万的offer,有人回了老家安安稳稳,有人还在不断面试、不断被拒。没有哪条路更高贵。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自己的节奏。
研究生这几年,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向内探索,认识自己的过程。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你的舒适区在哪里,你的潜力又在哪里。毕业,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这场探索而已。别让外界的噪音,盖过你内心的声音。
去尝试,去犯错,去走一些弯路。年轻最大的资本,不就是犯错成本低吗?去爱具体的人,去做具体的事。别总想着“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宏大的叙事很容易让人焦虑。不如想想,“我今天想吃点什么好吃的”,“这个周末我想去哪个公园转转”。把那些宏大的理想,化作一个个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意义。
还有,一定要保重身体。我知道这话说得像个老干部,但这是我工作这几年最痛的领悟。那些年你熬的夜,总有一天会连本带利地找你讨回来。别拿健康去换任何东西,真的,不值。保持运动,好好吃饭,睡个好觉。这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长远、最划算的投资。
关于未来,我没什么特别高明的建议。世界变化太快,所有的职业规划都可能在下一秒就过时。但我对你有信心。因为你经历过那种“炼狱”模式的洗礼,你的心智,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
所以,我不想祝你一帆风顺、前程似锦。这些祝福太轻飘飘了。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
我想祝你,永远保有那份该死的好奇心。对世界,对自己,都别失去探索的欲望。
我想祝你,在经历了一地鸡毛的现实后,依然能在某个瞬间,抬头看看天上的星辰。那会提醒你,你来自哪里,你为何出发。
我还想祝你,最终能够自洽。就是那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与自己的欲望、恐惧、野心和平共处的状态。不拧巴,不内耗,活得舒展而通透。
你已经走完了一段非常崎岖但风景壮丽的山路。现在,你站在一个山口,面前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旷野。没有现成的路,风很大,草很深。可能会有野兽,也可能会有宝藏。
去吧,去你自己的旷野里,撒欢儿跑。
你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无限可能。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