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PAP英语这个词,直译过来有点莫名其妙,但你一旦理解了它的精髓,就会发现这个比喻简直绝了。PAP这个词,在英文里最原始的意思是给婴儿或者病人吃的那种软烂、糊状的食物,没什么味道,也不需要咀嚼,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那么,PAP英语,顾名思义,就是指那种听起来平淡如水、毫无生气、缺乏地道风味的英语。它就像一碗精心熬制却没有放盐的白粥,营养成分齐全,检测报告合格——语法可能没错,单词也用得“安全”——但你就是尝不到半点滋味,寡淡得让人怀疑人生。
这就是PAP英语。它不是错的,但它就是“不对劲”。
你肯定见过,甚至可能自己就说过这种英语。那种每个单词都字正腔圆,像从播音腔模具里刻出来一样,句子与句子之间,像用精准的卡尺量过,停顿均匀,节奏平稳得像个节拍器。但你听着,总感觉这语言背后是空的,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一个正在执行“输出英文句子”程序的机器。
要命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从初中到大学,甚至到考研考博,学的、练的、考的,恰恰就是这种PAP英语。我们的英语教育,很多时候像一个巨大的罐头加工厂,目标是生产出规格统一、质量达标的“语法正确”产品。我们被反复敲打:主谓宾要齐全,时态要正确,名词单复数不能错。我们花大量时间去背诵那些“高级词汇”,比如用”enormous”替换”big”,用”purchase”替换”buy”,以为这样就能让自己的英语“高大上”起来。
结果呢?我们制造出了大量语法上无懈可击,但交流起来却无比僵硬的句子。一个典型的场景:
外国人问:“Hey, what did you do over the weekend? Anything fun?”
一个典型的PAP英语回答可能是:“I visited a park on Saturday. The weather was very fine. I saw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green trees. I felt very happy.”
你看,这个回答有错吗?一个语法错误都没有。单词用得也对。但你读读,是不是感觉像在读小学课本的范文?它完全没有传递出任何真实的情感和个人色彩。它就是一堆正确词汇的苍白堆砌。
一个更自然的回答可能会是什么样?可能五花八门:
“Oh man, I was just chilling. Went to the park, you know, just to get some sun. It was packed, though! Felt good to be outside.”
或者:“Actually, yeah! I hit up this little park near my place. The flowers were insane! Seriously, you should check it out sometime.”
发现区别了吗?后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Oh man”这样的感叹,有”you know”这样的口头禅,有”hit up”(去了某个地方)这样的俚语,有”insane”(这里是“超赞”的意思)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这才是活的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用来通过语法考试的工具。
PAP英语的根源,说白了,就是我们对“正确”的执念,以及对“犯错”的恐惧。这种恐惧,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学习基因里。我们宁愿说一句100%正确但无聊的句子,也不愿意尝试一句可能语法有瑕疵但生动有趣的表达。因为在考试里,前者得分,后者扣分。这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把我们活泼的语言学习,硬生生扭曲成了一场枯燥的“找茬”游戏。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食之无味的PAP英语呢?
首先,得从观念上给自己“松绑”。语言的第一要义是沟通,是表达,而不是展示你对语法规则有多熟悉。一个能让对方get到你的点,能让对话进行下去的、哪怕有点小错误的句子,也远比一个语法完美却终结了对话的句子要强一万倍。你要允许自己“说错”,允许自己不完美。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海量的、可理解性的地道输入。把你的那些精读教材和语法书先放一边。去“泡”在真实的英语环境里。你不是要去听那些专门为学习者设计的、语速缓慢、发音标准的“慢速英语”。不,那些也是PAP的一种。你要去听、去看、去感受那些为母语者制作的内容。
这到底是什么?
是美剧、英剧。别开中文字幕,最多开英文字幕。去看《老友记》里钱德勒的讽刺,《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古怪,《办公室》里迈克尔的尴尬。去感受他们是怎么开玩笑,怎么抱怨,怎么在句子里夹杂“ummm”, “like”, “sort of”这些填充词的。这些东西,教科书里永远不会教你,但它们才是语言的血肉。
是YouTube视频。找你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是游戏主播、美妆博主,还是科技测评、烹饪教程。听他们用日常的、充满个人风格的语言去介绍一件事情。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很好用”,他们可能会说”This thing is a game-changer”或者”I’m obsessed with this”。
是播客。在通勤路上,在做家务的时候,让英语的声音流淌在你的耳边。不需要每个词都听懂,关键是去捕捉那种语调的起伏、节奏的快慢、情感的流露。这就是所谓的语感。语感这个东西,很玄,但它就是对抗PAP英语最强的武器。它不是靠背规则背出来的,而是靠“熏”出来的。
在进行了大量输入之后,你就要开始勇敢地“输出”了。但不是让你去背诵范文。你可以试试影子跟读(Shadowing)。就是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原生音频,模仿他们的发音、语调、断句,甚至语气。刚开始可能跟不上,会结巴,会漏词,没关系。这个过程,不是为了让你完美复述,而是为了让你的口腔肌肉和大脑形成新的记忆,让你习惯英语那种独特的音乐性。
最后,尝试用英语去“思考”,去记录。哪怕只是每天写几句简单的日记,记录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我有什么感受。用你从美剧、从播客里学来的那些鲜活的词汇和句式,笨拙地去表达自己。比如,今天很累,别总说”I’m very tired”,你可不可以说”I’m beat”或者”I’m wiped out”?今天很高兴,别总说”I’m happy”,你可不可以说”I’m on cloud nine”?
从PAP英语到流利地道的英语,这条路没有捷径。它本质上是一个“去学习化”的过程。是把你从一个严谨的“学生”,变成一个放松的“使用者”。是把英语从一门需要被攻克的“学科”,变回它本来的样子——一个活生生的、用来分享喜怒哀乐的工具。
所以,下次当你准备开口说英语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背诵一篇标准答案,还是在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这个小小的转变,或许就是你告别PAP英语的开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