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中秋节与茶有关的诗句

我们每年都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跟家人团聚。桌上除了月饼,总会有一壶茶。很多人觉得,喝茶就是为了解月饼的甜腻,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茶在中秋节这个场景里,扮演的角色比“解腻”要重要得多。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的载体。古人早就把茶、月亮和思念这三样东西,用诗句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聊这个话题,得先明白古人是怎么喝茶赏月的。他们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随便泡个茶包就行了。在唐宋时期,喝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尤其是在中秋这种重要的节日,文人雅士们会聚在一起,找个风景好的地方,比如江边、山顶或者自家的院子里。他们会亲自去取水,用专门的炉子生火,然后慢慢地煮茶或点茶。整个过程很慢,充满了禅意。月亮在天上慢慢升起,茶香在空气中袅袅飘散,这种氛围本身就能激发无限的感慨。

苏轼,这位大家肯定都熟。我们都知道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这首词里没提茶。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茶痴,写过很多关于茶的诗。有一首叫《汲江煎茶》,虽然不是专为中秋写的,但那种意境,完全就是中秋赏月喝茶的顶配版。

诗里有几句是这么写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咱们一句句拆开看。“活水还须活火烹”,意思是煮茶得用流动的水,还得用旺盛的炭火。这是宋代人对煮茶的基本要求,很讲究。苏轼不是随便说说,他是真的在实践。

“自临钓石取深清”,他亲自跑到江边的石头上,去取那最深、最清澈的江水。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苏大学士一个人,提着桶,走到江边,就为了打一壶煮茶的好水。

最绝的是后面两句。“大瓢贮月归春瓮”,他用大瓢舀水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里,就好像把月亮也一起舀进了装水的大缸里。“小杓分江入夜瓶”,再用小勺子把带着月影的江水,分到煮茶用的小瓶子里。

这是什么意境?他喝的不是茶,是混着月光和江水的诗意。虽然这首诗没点明是中-秋,但这种把月亮“喝”下去的浪漫想法,跟中秋节的气氛简直是绝配。他煮的每一滴茶,都融入了天上的月光。我们今天在中秋夜喝茶,虽然做不到这么讲究,但抬头看看月亮,再低头看看杯中的茶汤,那种感觉是相通的。我们喝的,也不仅仅是茶水,更是那份天涯共此时的情感。

再来看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他也是个爱茶之人,而且他的诗更接地气,更像在跟你拉家常。他有一首诗叫《山泉煎茶有怀》,里面写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这首诗的背景很简单,就是他一个人用山泉水煮茶,然后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他安靜地坐着,看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壶里慢慢烧开,茶叶像细微的尘埃一样在水中翻滚。这个“瑟瑟尘”形容得特别形象,是唐代碾茶成末、再煮成茶汤的真实写照。

关键是后面两句。“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他说,我没办法端着这碗刚煮好的热茶,送给我那同样爱茶的朋友啊。这句诗里充满了遗憾和思念。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思念的节日,很多人因为工作、距离,没法和家人朋友团聚。这个时候,你一个人在阳台上,泡上一壶好茶,闻着茶香,看着天上的圆月,心里想念的那些人,是不是跟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一模一样?你手里的那杯茶,就成了思念的寄托。你想的可能是,“这茶这么好喝,要是他/她也在就好了”。这种感觉,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已经替我们写出来了。

所以你看,茶在中秋节,不仅仅是用来配月饼的。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可以连接古今、连接远方亲友的媒介。

我们再看一首更直接的,把中秋和茶写在一起的诗。唐代诗人曹松的《中秋对月》。诗中写道:“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前四句写的是中秋的月亮,说十五的夜晚,天空万里无云,大家都在看一轮圆月从海上升起。月光普照大地,不偏不倚,照耀着每一个人家。

然后,重点来了,后面几句:“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对坐无言说,倾壶闷暂捐。” 喝茶的场景就在这最后两句。“对坐无言说,倾壶闷暂捐。” 大家面对面坐着,即使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默默地倒茶、喝茶,心里的烦闷就能暂时消解。

这个场景描写得太真实了。中秋团圆,有时候家人坐在一起,未必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跟长辈,可能坐着坐着就没话说了。但只要桌上有一壶茶,大家互相倒茶,递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那种温馨的、安靜的氛围,比说多少话都强。一杯热茶下肚,心里的那些小烦恼、工作上的压力,好像真的能被冲淡一些。曹松这首诗,把中秋夜里那种安靜、祥和、靠着一杯茶来维系情感的画面,写得淋漓尽致。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很多不太出名的文人也留下了类似的诗句。比如宋代诗人陆游,他虽然以爱国诗闻名,但生活中也是个老茶客。他在一首诗里写:“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是在描写他退休后的悠闲生活,在晴朗的窗下练习书法,然后饶有兴致地玩“分茶”。“分茶”是宋代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也叫“茶百戏”,就是通过注水和搅动,让茶末在茶汤表面形成各种图案。这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虽然这句诗没提月亮,但它描绘了喝茶时的那种闲适心境。中秋佳节,我们追求的不就是这种从忙碌生活中短暂抽离出来的松弛感吗?你可以不“分茶”,但你可以学着把泡茶的节奏放慢一点。别用开水猛冲,试试用环绕的方式缓缓注水,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享受。当你专注于泡茶这件事的时候,大脑里的杂念自然就少了。

所以,下次中秋节,当你端起茶杯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这些故事。

第一,你可以尝试理解茶在古代生活中的仪式感。它不是快消品,而是一种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品味的东西。这跟中-秋节家人团聚,需要放下工作、慢慢享受时光的内核是一致的。

第二,你可以体会茶作为情感寄托的作用。无论是苏轼把月亮“喝”进肚子里的浪漫,还是白居易“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的思念,茶都成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品尝的情感载体。你喝的每一口茶,都可能包含着对远方亲友的祝福。

第三,你可以利用茶来创造一个安靜的交流空间。就像曹松诗里写的“对坐无言说”,有时候最好的沟通不是说话,而是一起做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为家人沏一壶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中秋节的茶,背后藏着一整个诗意的世界。它解的不仅是月饼的甜腻,更是我们心头那份无处安放的乡愁与思念。下次赏月,别光顾着吃月饼了,认真地为自己和家人泡一壶好茶吧。一口月饼,一口茶,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也许你也能体会到古人诗中那种穿越时空的美妙感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中秋节与茶有关的诗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