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顾客总价值,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产品本身值多少钱。这个想法,只对了一小部分。实际上,顾客掏钱买一个东西,他买的远不止那个东西本身。这就像你买了一杯咖啡,你买的不仅仅是那杯液体,还包括了店里的环境、服务员的微笑,甚至是你拿着那个印着LOGO的杯子走在街上的感觉。
顾客总价值是一个组合包,里面装着好几样东西。我们把它拆开来看,主要有四个部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
第一,产品价值。
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就是你买的那个产品本身好不好用。它包括了产品的核心功能、质量、性能、设计,甚至是包装。
举个例子,两部手机都能打电话发短信,这是核心功能。但是,A手机的拍照功能特别好,B手机的电池续航特别长。这就是性能上的差异。A手机的外壳是航空铝材质,手感很好,设计也很漂亮;B手机是塑料壳,看起来就普通。这就是设计和材质的差异。
这些东西加起来,构成了产品价值。如果你的产品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那它的产品价值就高。比如,一个好的电动螺丝刀,不仅要能拧螺丝,还要扭力大小可调,电池耐用,握着舒服,配的钻头齐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价值。很多人做生意,就死磕这一块,觉得把产品做到极致就赢了。这很重要,但只靠这个,还不够。
第二,服务价值。
服务价值是围绕着产品发生的一系列体验。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对顾客的决定影响巨大。你想想,你在网上买个大件家具,比如沙发。两家店卖的沙发款式、价格都一样。
A店,你下单前,客服详细回答你关于尺寸、材质的所有问题。下单后,他们提供免费送货上门,并且帮你安装好,把包装垃圾也带走。还告诉你,30天内如果不满意,可以无理由退货,他们上门来取。
B店,客服爱理不理,回答问题很慢。下单后,只送到楼下,你自己搬上楼。安装要另外加钱。退货可以,但要自己打包好,自己叫快递寄回去,运费自理。
你选哪家?肯定是A店。虽然产品一样,但A店提供的服务价值远远高过B店。这些服务包括售前咨询、物流配送、安装调试、售后支持、退换货政策等等。好的服务能让你买得省心、用得放心。有时候,顾客甚至愿意为好的服务多付一些钱。因为差的服务带来的麻烦,换算成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可能比那点差价要高得多。
第三,人员价值。
这个价值很容易被忽略,但它直接影响顾客的感受。人员价值,就是指公司的员工,特别是那些直接跟顾客打交道的人,他们所体现出的专业能力、服务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去一家餐厅吃饭,菜的味道不错,价格也合理。但是服务员全程黑着脸,问个问题也不耐烦,上菜直接往桌上“砰”一放。你下次可能就不想再去了。相反,另一家餐厅可能菜品普通,但服务员特别热情周到,能记住你的喜好,主动给你添水,让你感觉自己被尊重。你很可能就会成为回头客。
那个服务员的微笑和专业,就是人员价值。一个懂行的销售,能根据你的实际需求推荐最合适的产品,而不是最贵的。一个有耐心的客服,能帮你一步步解决技术问题,而不是只会说“重启试试”。这些“人”的因素,能直接把一次普通的交易,变成一次愉快的体验。这种价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第四,形象价值。
形象价值比较偏向精神层面。它指的是一个品牌或产品在顾客心里建立起来的声誉、形象和情感连接。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奢侈品。一个帆布包的物料成本可能很低,但印上一个大牌的LOGO,价格就能翻几百倍。多出来的钱,买的就是形象价值。拥有它,可能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品味,或者一种身份认同。
但这不只是奢侈品才有的。一个运动品牌,如果它一直宣传拼搏、挑战极限的精神,并且赞助了很多顶级运动员,那么穿这个牌子的顾客,可能也会觉得自己跟这种精神有了连接。一个注重环保的品牌,顾客购买它的产品,会觉得自己也为保护地球出了一份力。这种感觉,就是品牌带来的形象价值。
所以,我们把这四个东西加起来:产品价值 + 服务价值 + 人员价值 + 形象价值 = 顾客总价值。
但是,还没完。顾客做购买决定,不是只看总价值有多高,他还要看自己要付出多少。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概念:顾客总成本。
顾客总成本,也不仅仅是钱。它同样是个组合包,至少包括:
- 货币成本:就是产品的价格,这个最直接。
- 时间成本:你为了买这个东西花了多少时间。比如,花时间去了解产品信息,去实体店的路上花的时间,排队结账的时间,等快递的时间。
- 精力成本:你为了这次购买付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比如,在几个品牌之间比较来比较去,很费脑子。买个需要自己组装的家具,很费力气。
- 心理成本:这是一种风险。比如,担心买到假货,担心产品不好用,担心售后服务不好,担心决策失误被家人埋怨。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大组合包: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
顾客最终会不会买,以及买了之后满不满意,取决于一个简单的减法:
顾客感知价值 = 顾客总价值 – 顾客总成本
这个“顾客感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如果结果是个正数,而且数字越大,顾客就觉得越“值”,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忠诚度也越高。
所以,做生意,思路一下就打开了。你不仅可以想办法提高总价值(做好产品、好服务、好团队、好品牌),你还可以想办法降低总成本。
比如,把购买流程简化,就是在降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提供清晰的退款保证,就是在降低顾客的心理成本。同样是卖东西,有人把价格定得低,靠降低货币成本来竞争。有人把价格定得高,但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靠的是提高服务价值,让顾客觉得即使贵也值。这两种做法都能行得通,因为他们都有效地提高了最终的“顾客感知价值”。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