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是冲突的。
要么你牺牲自己,去做一颗“螺丝钉”,要么你就自私一点,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好像这是个单选题,选了A就不能选B。
但我聊过很多人,也看了不少事,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更像是一条绳子的两头,你拉一头,另一头也会跟着动。它们是互相塑造,互相成就的关系。
先说社会理想怎么塑造个人理想。
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普遍。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其实都不是凭空从脑子里冒出来的。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长出来的。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爸妈那辈人,他们的个人理想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找个“铁饭碗”。进国企,进事业单位,稳定,有保障。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就是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建设。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稳定地为国家做贡献,是最光荣、最正确的事。所以,个人的理想很自然地就朝这个方向靠拢了。这不是他们没想法,而是环境给了他们最清晰的价值导向。
再看看现在。现在你跟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给你介绍个铁饭碗,干一辈子,他可能还会犹豫。因为现在的社会理想变了。我们现在天天听到的是什么?是创新,是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马云、马化腾的故事,各种网红博主一夜暴富的案例,都在塑造一种新的社会理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财务自由,甚至影响世界。
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个人理想,就变成了“我要创业”、“我要做个UP主”、“我要搞钱搞事业”。这个理想,跟三十年前我爸妈那辈人的理想,完全不一样。是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或者更有追求吗?不是。只是我们泡在不同的社会“染缸”里,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说白了,社会给你画了一个靶子,大多数人的箭,都会不由自主地射向那个方向。社会推崇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热门的个人理想。社会鄙视什么,选择那个方向的人就会变少。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谁都逃不掉。
但是,这只是故事的一半。
个人理想同样也在反过来塑造社会理想。
这个过程可能慢一点,不那么明显,但它的力量很大。当足够多的个人理想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改变潮水的方向。
比如“环保”这个概念。几十年前,谁在乎这个?大家想的是怎么吃饱穿暖。那时候的社会理想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但后来,有一些人的个人理想,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干净、更健康的环境里。他们开始自己做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袋,宣传环保理念。
一开始,这些人是少数派,甚至被人看作是“怪人”。但随着支持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个人理想,就汇集成了强大的声音。这个声音大到什么程度?大到企业开始推出环保产品,因为这成了新的卖点。大到政府开始出台环保政策,因为这成了民意。
你看,现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理想的一部分。这个转变,不是哪个大人物一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无数个追求“我想生活在更好环境里”的个人理想,自下而上推动的结果。
再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前些年,整个社会都在推崇“996是福报”。那时候的社会理想是“奋斗”,是“狼性文化”。加班越多,似乎越光荣。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他们的个人理想很明确:我努力工作,但我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我要准时下班,我要有时间发展爱好,我要陪伴家人。当持有这种个人理想的人成为主流,社会风气就开始变了。
现在企业招聘,如果还公开宣传“996”,大概率会被骂上热搜。大家开始讨论“反内卷”,开始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这就是个人理想在倒逼社会理想的修正。它告诉整个社会:光讲发展速度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关心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所以,这个关系就很清楚了:社会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梦想的“原材料”,而我们每个人,又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去“加工”这些原材料,最终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风气。
那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处理这个关系呢?不是去对抗,也不是盲从,而是找到一个结合点。
第一步,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个人理想到底是什么。
别骗自己。别拿那些社会上流行的、听起来很酷的词来包装自己。你就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想,到底什么事情能让你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和满足?是赚到很多钱带来的安全感?是创造出一个作品被人认可的成就感?还是帮助别人之后得到的温暖?把它写下来,越具体越好。比如,不是“我想有钱”,而是“我想在35岁时,有200万存款,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第二步,你要去观察当前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也就是,这个社会现在需要什么?鼓励什么?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看看新闻,读读行业报告,了解一下国家政策的方向。比如,现在社会很关注老龄化问题,需要更好的养老服务。社会很关注科技自主,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人才。社会很关注乡村振兴,需要有想法的年轻人回去建设家乡。
第三步,找到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交集。
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清单放在一起,看看哪里有重合的地方。
举个例子:你的个人理想是“做有创造性的事,并且能赚到钱”。你观察到社会现在需要“优质的原创内容”。那么,你的路径就可以是成为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创作者,或者一个短视频博主。你既满足了自己创造的欲望,也顺应了社会的需求,自然更容易成功。
再举个例子:你的个人理想是“获得稳定和尊重”。你观察到社会现在需要“专业的工匠和技术人才”。那你就可以去学一门手艺,比如高级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师。这既符合你对稳定的追求,也符合社会对“大国工匠”的推崇,你自然会得到尊重和不错的收入。
把个人理想嵌入到社会理想的框架里,你的努力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顺势而为。社会的发展会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同时,你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本身也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才是两者最健康的关系。不是谁压倒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成就。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