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选五这个题,很多人觉得头疼。花的时间不少,正确率还上不去。主要问题在哪?就是没搞懂这题到底在考什么。很多人把它当成完形填空或者阅读理解的变种来做,一上来就通读全文,试图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去读选项,再试图理解选项的意思,最后凭感觉把选项填回去。这个路子,从根上就错了。
我当年复习的时候,也走了这个弯路。一篇新题型,连读带猜,吭哧瘪肚搞了快25分钟,最后一对答案,错三个。当时就觉得这题有毒。后来我带学生,发现这是通病。他们总想“读懂”,但七选五的核心根本不是“读懂”,而是“拼接”。它本质上是一个逻辑拼图游戏,文章被拆散了,你要做的就是找到线索,把它们按原来的样子拼回去。
所以,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改变你的心态。别把它当阅读,把它当成在找茬,找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连接点。这些连接点,就是解题的钥匙。
我们先说具体操作。拿到一篇七选五,别急着从头读到尾。
第一步:快速浏览选项。
花一分钟左右,把A到G七个选项都看一遍。注意,不是要你读懂每个选项的精确意思,而是要你识别每个选项的“属性”。这个选项是总起句?还是承接句?是举例子?还是做总结?
怎么判断?看句首的关键词。
比如,一个选项开头是“For example,” 或者 “Take… as an example,” 那它99%是个例子,前面必然有一个观点句。
一个选项开头是 “However,” “But,” “On the contrary,” 那它一定是个转折句,它表达的意思和前面那句话是反的。
一个选项开头是 “In addition,” “Also,” “Moreover,” 那它是个并列句,和前面的内容是递进或补充关系。
一个选项开头是 “Therefore,” “As a result,” “Thus,” 那它是个结论句,前面是原因或过程。
还有一些选项,可能包含了代词,比如 “this,” “that,” “it,” “they,” “these.” 看到这些词要特别敏感。比如一个选项说 “This problem is hard to solve.”,那你就要想,这个 “This problem” 指的是前面提到的哪个问题?它不可能凭空出现。
把七个选项的属性简单在脑子里分个类,比如:A是例子,B是转折,C有代词指代… 这样,你心里就有个底了。
第二步:回到原文,找空格前后的线索。
现在开始读正文,但不是漫无目的地读。你的目标是读到空格处,然后停下来,仔细分析空格前面那句话和后面那句话。它们才是你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你需要在这里面找三类线索:
-
词汇线索(也叫词汇复现)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线索。简单说,就是找重复出现的词,或者同义词、近义词。比如,空格前面一句话提到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那你就要在选项里找哪个选项也提到了“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之类的词。语言的衔接,很多时候就是靠核心词的不断重现来完成的。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非常有效,至少能帮你排除掉几个完全不相干的选项。举个例子,假如空格前说:“Apple Inc.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in the world.” 空格在后面。然后你在选项里看到一个句子是:“The success of this tech giant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innovation.” 这里的 “this tech giant”(这个科技巨头)就是对前面 “Apple Inc.” 的同义转述。这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就非常通顺。
-
逻辑线索
这个就是我们第一步里分析的那些逻辑关系词。你在分析空格前后句子的时候,要判断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空格前面说了一个优点,空格后面紧跟着说了一个缺点,那中间这个空格,很大概率就需要一个表示转折的句子,比如带 “However” 的那个选项。反过来用也一样。你看到空格后面一句话开头是 “So…”,那说明前面,也就是你要填的这个空,应该是在陈述一个原因。你就在选项里找那个能解释后面结果的句子。逻辑线索就像是路标,它会明确告诉你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拐弯,还是直行。
-
结构线索(主要是代词)
这个也特别关键。我们前面提到了,选项里有 “it,” “they,” “this issue” 这样的代词,一定要注意。同样,原文空格前后也可能有这些代词。代词的作用是指代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物。所以,如果空格后面一句话说 “They are often found in deep forests.”,这个 “They” 指的是谁?肯定是一群人或者一堆动物/东西。那你填到空格里的那句话,就必须包含一个复数名词,来让这个 “They” 有指代的对象。如果你的选项里主语是单数,比如 “A lion…”,那这个选项肯定就是错的。
掌握了这三类线索,解题思路就清晰了。
具体解题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先花一分钟看选项,判断属性。
然后读原文,读到第一个空格(比如41题)。
停下来,精读空格前和空格后的一两句话。
在前后文里找词汇、逻辑和结构上的线索。
根据线索,在脑子里“预判”一下:这个空大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是举例子?还是承上启下?主语可能是谁?
带着这个预判,回头去看七个选项,找最符合你预判的那个。
把这个选项代入原文,读一遍,检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连贯。如果没问题,基本就对了。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去做下一个空。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你不是在瞎猫碰死耗子,而是在主动出击。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
最后说两个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一,做题顺序可以灵活。不一定非要从41题做到45题。有时候中间某个空特别好判断,线索非常明显,比如一个强转折或者一个特别明确的代词指代。你可以先把这个最好做的空填上。这样不仅能拿到确定的分数,还能减少一个干扰选项,让剩下的题目更好做。
第二,要善于利用那两个多余的干扰项。七个选项,只有五个是正确的。那两个错误的选项是怎么设计的?通常,它们的内容会和文章主题相关,让你觉得“好像也能说得通”,但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在逻辑上或者结构上,和任何一个空格的前后文都无法完美衔接。它可能跟上一段的内容有联系,但跟这个空格没关系。所以,当你纠结于两个选项时,一定要回到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哪个选项和空格前后这两句话的连接最直接、最紧密?不要被它和全文主题的模糊关联所迷惑。
总而言之,七选五不是玄学,就是一个技术活。别指望一口气读懂全文再凭语感做题,那效率太低,正确率也得不到保证。正确的做法是,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接口”,然后用词汇、逻辑、结构这三把钥匙,去找到最匹配的那个“插头”。多用这个方法练几篇真题,你会发现思路清晰很多,速度和准确率自然就上来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