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围-棋。
坦白说,这事儿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该不该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一样,关键得看目的是什么,以及孩子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孩子在学围-棋,聊得多了,自己也琢磨了很久,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里里外外说明白。
学围-棋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先说点实际的,也是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学围-棋对孩子有什么好处。网上那些文章说得天花乱坠,总结下来,其实核心就这么几点,而且都是真的。
第一,专注力确实能提高。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学棋孩子的家长都会提到的。围-棋这个东西,不下则已,一坐到棋盘前,脑子就得飞速运转。 对手每走一步,你都得评估、判断,然后想出应对的策略。 一盘棋短则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全程精神都得高度集中。 稍微一走神,可能一步棋就导致整个局势的崩盘。
我朋友的孩子刚开始学棋时,也是坐不住,上课扭来扭去。老师有个办法,就是上课前先静坐一分钟,什么也不干,就盯着棋盘看。 慢慢地,孩子就能坐住了。现在他上小学,老师反映他上课听讲特别认真,很少走神。这就是长期专注力训练带来的效果。这种能力,不光是对下棋,对以后上学、做作业,甚至工作,都太重要了。
第二,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会变强。
围-棋被称为“脑力体操”,不是没道理的。 它不像象棋,每个子怎么走是固定的。 围-棋的规则很简单,但变化无穷。 每落一子,都需要考虑后续的多种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
比如,简单的“数气”,孩子就要去计算自己和对方棋子的生命线。再复杂一点,就要判断一块棋的死活,思考怎么做眼,怎么破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训练大脑进行多步骤、前瞻性的思考。有研究表明,学围-棋的孩子,数学成绩普遍会更好一些,尤其是在逻辑推理和解应用题方面,思路会更清晰。
第三,抗挫折能力,也就是“输得起”。
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都被保护得太好了,成长过程中很少经历真正的失败。而围-棋的胜负是直接且残酷的。 棋盘上没有平局,输了就是输了。
我见过很多孩子刚学棋时,一输棋就哭鼻子,耍赖,甚至不愿意再下了。 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特别重要。 要告诉他,输赢是常事,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到东西。 比如,复盘,看看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下次怎么避免。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慢慢地,孩子会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这种“败不馁”的心态,能让孩子在未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更冷静,也更坚韧。
但是,学围-棋也不是全是好处,坑也不少。
说完好的,也得说说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一,时间成本非常高。
这是最大的一个缺点。一盘棋,随随便便就是一两个小时。 如果孩子真的投入进去,每周上课、回家练习、参加比赛,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对于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孩子来说,如何平衡围-棋和文化课学习,是个大问题。
而且,围-棋入门容易,想下好却非常难。 从启蒙到业余1段,快的要一年半,慢的可能需要两三年。 这中间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和投入。如果家长只是抱着“学着玩玩”的心态,很容易半途而废,既浪费了时间金钱,也可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对家长的要求很高。
别以为把孩子往围-棋班一扔就完事了。 尤其是在启蒙阶段,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 孩子回家做练习,你得督促。 孩子遇到瓶颈不想学了,你得鼓励和沟通。
很多围-棋老师都建议,家长最好能跟着孩子一起学一点。 这样,你才能在家里陪他下棋,哪怕只是简单的吃子练习,也能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 如果家长完全不懂,孩子回家想跟你分享一盘棋的妙手,你却一脸茫然,那种交流的缺失感,对孩子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第三,可能会有“走火入魔”的风险。
这一点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存在。有些孩子胜负心特别强,过于看重输赢,可能会变得焦虑、偏执。还有的孩子,把围-棋当成逃避现实世界的港湾,不愿意跟人交流,就喜欢一个人对着棋盘。
所以,家长需要时刻观察孩子的状态。学围-棋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把他变成一个只会下棋的“机器”。要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让围-棋成为他的朋友,而不是他的全部。
到底多大开始学比较好?
关于几岁学棋最合适,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一般来说,4到6岁被认为是“黄金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对图形和数字比较敏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也强。 他们可以把围-棋当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来玩,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规则,培养兴趣。 3岁的孩子可能还太小,理解能力跟不上,更多的是把棋子当玩具。
到了7、8岁,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能更好地理解围-棋的策略和胜负,进步会非常快。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是看孩子自身的发育情况和兴趣。有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能坐得住,对黑白棋子有天然的好奇,那就可以早点接触。有些孩子可能到了小学才表现出兴趣,也完全来得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围-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给家长的几句实在话
最后,如果你正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学围-棋,我想给你几个最实在的建议:
-
先判断孩子的兴趣。 在决定报班之前,可以先带他接触一些简单的棋类游戏,比如五子棋,或者一些策略类的桌游。 观察他是否对这种需要思考和博弈的游戏感兴趣。 如果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再考虑围-棋。千万不要强迫,逼出来的兴趣长久不了。
-
降低功利心。 不要指望学了围-棋,孩子就能马上变聪明,或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围-棋对能力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更不要想着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那条路比考清华北大难多了。 把围-棋当成一个爱好,一个磨练心性的工具,心态放平,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
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学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一定会遇到平台期、瓶颈期。 这时候,家长的坚持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轻易因为孩子一时的畏难情绪就放弃。很多时候,挺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总而言之,学围-棋有它的好处,但也不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药”。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思维,磨练意志。但这个工具用得好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以及站在他身后的你。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