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序时账什么意思

序时账,说白了,就是一本流水账。但它不是你记自己花了多少钱的流水账,而是公司用来记录所有经济业务的流水账。 核心就四个字:时间顺序。 任何一笔跟钱有关的业务,不管大小,都得按照发生的时间,一笔一笔地记下来。 这就像写日记,今天发生了什么,就记什么,不能跳着记,也不能想起来再补。 所以,序时账也经常被叫做“日记账”。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小卖部。第一天,早上8点,你进了500块钱的货;9点,卖了一瓶水,收了2块钱;中午12点,交了10块钱的电费;下午3点,又卖了包零食,收了5块钱。这些事情,你拿个本子按时间顺序记下来,这个本子,最原始的形态,就是序时账。它保证了所有业务都被记录下来了,而且有时间戳,以后想查任何一笔账,都能根据时间线找到。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本“流水账”?

你可能会觉得,直接把账记到各个分类账户里不就行了吗?比如,卖水的钱直接记到“销售收入”里,进货的钱记到“库存商品”里。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会很乱。

序时账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一个原始的、完整的记录。 它是所有后续会计处理的基础。会计做账,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根据“原始凭证”,比如发票、收据这些东西。会计人员拿到这些凭证后,第一步就是在序时账里做记录,学术上叫“编制会计分录”。 这个过程确保了每一笔业务都有据可查,也防止了遗漏。

第二个作用,是方便对账。 比如,你想知道某一天公司到底发生了多少笔交易,直接翻开那一天的序时账记录,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序时账,你就得去翻遍所有的分类账本,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等,然后把同一天的业务挑出来,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序时账把所有业务按时间线串起来,让查账变得简单。

序时账主要有哪些类型?

序时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普通日记账”,另一种叫“特种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就是把公司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按时间顺序记在一个本子上。 比如,今天收了销售款,付了采购款,报销了差旅费,发了工资,所有这些都混着记。这种方式现在用得比较少了,因为业务一多,账本就会显得很杂乱,不方便查找特定类型的信息。

所以,现在更常用的是“特种日记账”。 它是专门为某一种特定类型的经济业务设立的序时账。 最常见的就是两种: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现金日记账:这本账只记录和“库存现金”有关的业务。 公司收到了现金,或者从保险柜里拿出现金支付了什么费用,都得在这本账上记一笔。比如,员工报销了100块钱的出租车费,你从备用金里给了他100块现金,这就要记在现金日记账上。这本账通常是出纳来负责登记的。

  • 银行存款日记账:这本账只记录和“银行存款”有关的业务。 客户通过银行转账付了货款,或者公司通过银行账户支付了供应商的款项,这些都要记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上。 同样,这本账也一般由出纳登记。

设置这两种特种日记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公司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最重要的资产,需要严格管理。通过专门的账本记录,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 出纳每天都需要根据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清点一下保险柜里的实际现金,看看两者是否一致,这叫“日清”。 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定期和银行发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序时账是怎么记的?

我们以最常见的“三栏式”现金日记账为例,看看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所谓“三栏式”,就是账页上主要有三个金额栏:收入(或者叫借方)、支出(或者叫贷方)、余额。

假设一本现金日记账,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日期: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日期。
  • 凭证号:每一笔记录都要有对应的记账凭证编号,方便核对。
  • 摘要:简单说明这笔业务是干什么的,比如“收到销售款”、“支付采购费”等。
  • 对方科目:记录这笔现金收支涉及的另一个会计科目是什么。比如,收到销售款,对方科目就是“主营业务收入”;支付采购费,对方科目就是“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 收入(借方):记录所有现金增加的金额。
  • 支出(贷方):记录所有现金减少的金额。
  • 余额:记录每一笔业务发生后,现金还剩下多少钱。

举个例子:

假设11月18日,公司期初现金余额是5000元。

1. 当天,销售部门交来一笔销售款,现金3000元。

2. 接着,行政部门报销办公用品费,付出现金200元。

那么在现金日记账上,记录是这样的:

日期 凭证号 摘要 对方科目 收入(借方) 支出(贷方) 余额
11/17 期初余额 5000
11/18 记-001 收到销售款 主营业务收入 3000 8000
11/18 记-002 报销办公用品费 管理费用 200 7800

通过这个表格,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笔现金的来龙去脉,以及余额的变化情况。每天工作结束时,出纳会计算出当天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并结出最终余额,然后去数一下保险柜里的钱,看看是不是7800元。 这就是“日清月结”的基础工作。

序时账和其他账簿的关系

在整个会计记账流程里,序时账是第一步。之后,账务数据会从序时账流向“分类账”。

分类账是按照会计科目来设置的账簿,比如“应收账款”一个账本,“固定资产”一个账本,“管理费用”又是一个账本。 它不像序时账那样记录所有业务,而是只记录和自己这个科目相关的业务。

序时账和分类账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总”和“分”的关系。序时账提供了全部业务的时间线索,而分类账则对这些业务进行了归类和汇总。

具体来说,会计人员登记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后,还需要根据记账凭证,将这些业务登记到相应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去。 比如上面例子中“报销办公用品费”这笔业务,除了在现金日记账里记了一笔支出,还需要在“管理费用”这个分类账里记上一笔增加。

最终,所有分类账的数据汇总起来,就形成了编制财务报表(比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所以,序时账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流水账,但它是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起点,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财务数据的质量。 如果序时账记错了,后面的账也就都跟着错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序时账什么意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