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高三数学学不好怎么办

别慌,这事儿有解。高三数学学不好,感觉天都要塌了,我懂。我带过很多学生,见过太多因为数学焦虑到睡不着的,也见过不少从六七十分爬到一百二以上的。这事儿不是玄学,纯粹是方法和心态的问题。

首先,你得先把自己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松一松。大部分人学不好,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慌。 心一乱,平时会做的题都可能出错,更别说那些需要绕几个弯的了。高三压力大,一两次考砸了就容易自我怀疑,觉得“我是不是没救了”。这种想法最致命,它会让你掉进一个死循环:越慌越学不进,越学不进越考不好,然后更慌。所以,第一步,停下来,接受自己暂时就是学得不好的事实。没关系,烂摊子一个一个收拾。

现在,我们来干活。第一件事,不是去刷题,而是“诊断”。你得搞清楚,你到底问题出在哪。拿一张白纸,把你最近一次的数学卷子拿出来,从第一个题开始看。

  • 这道题丢分,是因为概念不懂? 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这些基本性质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什么叫“理解”?不是背下来,而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比如,什么是等差数列?就是一群数,后一个减前一个,差值都一样。就这么简单。如果你讲不出来,或者讲得磕磕巴巴,说明你根本没懂,只是记住了几个字。这种题,错了活该。
  • 是因为公式没记住,或者记错了? 高中数学公式确实多,但真正核心的也就那些。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二倍角,数列的通项和求和,解析几何的各种距离公式等等。这些是你的“武器”,上战场连武器都没有,那不是去送人头吗?
  • 是因为计算能力太差? 很多人觉得计算错误是“粗心”,这是最大的自我欺骗。哪有那么多粗心,本质就是练得少,不熟练。一道题,解题思路你全会,结果最后一步因为一个正负号或者通分错误,满盘皆输,冤不冤?计算能力不是天赋,就是“手艺活”,靠练。
  • 是因为题目读不懂,不知道它想考什么? 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应用题和最后的大题。题目一长,人就懵了。这说明你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没有串起来。比如一道解析几何题,它可能同时用到了向量、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你只知道单个的知识点,但不知道它们之间是怎么“勾搭”上的。
  • 是因为思路卡住了,想不到解法? 尤其是压轴题,很多人看一眼就放弃了。这说明你的解题模型积累得不够。

把整张卷子的错题都按这五类分好,你就知道你的主要问题在哪了。大部分成绩在及格线徘徊的同学,问题都出在前三项:概念不清、公式不熟、计算不行。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的分数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见效会很快。

接下来,是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回归课本,别嫌烦。

这一点无数人强调,但没几个人真正去做。很多人觉得高三了,还看什么课本,太浪费时间。这是错的。你之所以觉得题目难,就是因为你脚底下是空的。 把数学课本(是课本,不是教辅)从头到尾翻一遍。重点看什么?看概念的定义、公式的推导过程、定理是怎么证明的。

举个例子,学立体几何,课本上会告诉你“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很多人就是把定理背下来完事。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需要那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于这个平面才行?一条不行吗?你把这个推导过程看懂了,很多立体几何的辅助线做法,你自然而然就能想到。看课本不是为了记结论,而是为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到两周,会让你感觉很“慢”,但这是在打地基,慢就是快。

第二步:分块练习,不求多但求精。

地基打得差不多了,现在开始盖楼。不要拿来一套模拟卷就从头做到尾,那是没头苍蝇。高中数学就那么几大块: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 你就一块一块地攻克。

比如,这周我就只搞定三角函数。怎么搞?先找一些基础题,确保所有公式都能用对,运算不出错。然后再去做一些综合一点的题,看它是怎么跟向量、怎么跟解三角形结合的。做题的时候,记住一个原则:一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而在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 做对了,要思考: 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如果题目条件变一下,还能不能用这个方法?
  • 做错了,更要思考: 到底是哪里错了?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思路断了?把错误原因用红笔清清楚楚地写在题目旁边。

我以前有个学生,数学一直七八十分,他最头疼的是解析几何。我让他停掉所有其他模块的练习,花整整两周时间,就做解析几何。从最简单的求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到复杂的轨迹问题、定值问题。两周后,他再做模拟卷,解析几何那道大题虽然还是不能全做对,但至少能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数。这就是分块练习的力量。

第三步:建立错题本,但不是抄题本。

错题本是个好东西,但90%的人都用错了。 他们的错题本就是个错题的“收尸房”,把错题往上一抄就完事了,偶尔翻一翻,进行一下自我感动。

有效的错题本应该是这样的:

1. 题目不要抄,直接把卷子剪下来贴上。 节省时间。

2. 旁边留出大片空白。 这个空白区域才是核心。

3. 写三样东西:

错误诊断: 就是我们最开始说的那几类错误,写清楚自己为什么错。比如:“概念混淆,把‘或’当成了‘且’”、“计算失误,平方差公式展开错了”。

正确思路: 不要抄答案,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解题的思路重新梳理一遍。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

归纳总结: 这道题属于哪一类题型?它的“套路”是什么?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这样的错题本,整理一道题,比你新做十道题都有用。而且一定要定期回顾,比如每周六晚上,就把这一周的错题重新做一遍(不是看,是拿张草稿纸重新算一遍),确保自己真的掌握了。

第四步:调整心态,学会取舍。

高三的考试,本质上是一场“抢分游戏”。 你要做的不是把卷子做完,也不是把所有难题都攻克,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所以,你要学会取舍。拿到卷子,先花一两分钟通览一遍,大概判断一下难度。从前往后,踏踏实实地做。遇到暂时没思路的题,果断跳过,不要跟它死磕。 你在一道选择题上花十分钟,就算做对了,也亏大了,因为你可能丢掉了后面两道简单的解答题。先把能拿到的分,稳稳地装进口袋。选择题、填空题是基础,必须保证正确率。解答题的前几道,比如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的第一问,这些都是“送分题”,一定要拿到。

至于最后的压轴题,能做多少算多少。第一问通常不难,努力拿下。第二问、第三问,写一点相关的公式、推导,也可能会有步骤分。千万不要因为觉得难,就整道题空白。

最后,想再多说几句。高三这一年,你会经历无数次考试,成绩有起有伏太正常了。 考好了别飘,考差了也别崩。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体检”,它的目的是帮你发现问题,而不是给你下定论。 别把分数看得太重,而是要看重分数背后的东西:你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还不行。

数学这东西,很实在,你花多少功夫,它基本都会回报给你。它不像有些学科可能需要点“悟性”,数学更多的是逻辑和熟练度。只要你方法对头,肯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成绩提上来是迟早的事。别再自己吓自己了,从现在开始,就按这个路子去试,一个月后,你再回来看这篇文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高三数学学不好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