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本质上是人生的一个“预科”。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换个说法就是,这三年是你为高中,甚至是为以后整个人生打基础的阶段。 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会感到不适应。 初中三年,每一年的重点都不一样,搞清楚这一点,比埋头傻学要重要得多。
初一:重点是适应和习惯养成。
刚从小升上来,一切都是新的。新同学、新老师、新学科。这个时候,首要目标不是考第一,而是顺利过渡。你要主动去认识新同学,多参加集体活动,找到在新环境里的归属感。 学习上,科目比小学多了不少,难度也上来了。别慌,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怎么做?
1.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真的有用。预习能让你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复习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不需要花太长时间,每天晚自习抽半小时就够。
2. 学会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不是抄书,是记下老师讲的重点、解题思路和你自己没搞懂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重点,比如黑色记基础,红色记重点。
3. 有问题马上问:不要怕问题简单就不好意思开口。老师最不怕学生问问题。把模糊的地方及时搞清楚,不然后面会越积越多。
这个阶段的目标很明确:平稳过渡,养成习惯。期末成绩能排在班级中游或者中上游,就说明你适应得很好了。
初二:知识难度陡增,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知识点难度和数量都大幅增加,特别是物理这门新学科的加入。很多在初一成绩还不错的同学,到了初二就跟不上了,这就是所谓“初二现象”。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攻坚克难,稳步提升”。
1. 专注攻克重难点学科:比如数学的函数、物理的电学、化学的方程式,这些都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感觉吃力,一定要及时想办法,可以找老师单独聊聊,或者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帮忙。
2. 建立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抄下来,旁边写上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自己当时错在哪。 这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真的为了搞懂。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看错题集比做新题有效得多。
3. 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是画画、编程,还是打篮球?找到一两个爱好,对调节学习压力很有好处,也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领域,树立初步的人生目标。
初二的目标是不能掉队,并且要在优势科目上有所突破。如果能保持在班级前列,那恭喜你,已经为初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全力冲刺,迎接中考。
到了初三,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中考。这一年的学习节奏会非常快,上半年学完新课,下半年就开始全面复习。
目标就两个字:冲刺。
1. 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学校的复习计划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你需要做的就是紧跟老师的步伐,完成每一轮的复习任务。不要自己另搞一套,很容易打乱节奏。
2. 回归基础,查漏补缺:中考大部分题目考的还是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要把课本重新看一遍,确保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之前建立的错题集,现在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3. 调整好心态:模拟考试成绩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不要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否定自己,也别因为一次考好了就飘。保持平常心,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查漏补缺的机会。心理素质在最后关头,和知识储备一样重要。初中生的年龄通常在12到15岁,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巨大变化,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这个时候,学会自我调节很重要。
除了学习,个人成长也很重要。
初中三年,你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这是你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 学会和人交往:在学校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学会怎么和同学、老师相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多参加集体活动,试着理解别人,也表达自己。
2.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不要总想着直接从网上搜答案。 试着自己先思考,哪怕想不出来,这个过程本身也很有价值。中学阶段的阅读,重点不再是获取新知识,而是训练思考能力。
3. 保持身心健康:学习压力大的时候,要去运动,去和朋友聊聊天。别把所有事都憋在心里。研究显示,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不低,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被重视。 另外,要控制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时间。 过度沉迷网络不仅影响学习,还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等问题。
总的来说,初中三年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初一适应,初二爬坡,初三冲刺。把每一步都走稳了,不仅能为考上一个好高中打下基础,更能为你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