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重庆工商大学在哪个区

重庆工商大学在哪个区?答案直接干脆:南岸区。主要是南岸区

但你要是只知道这个答案,那可就太没意思了,也太对不起这所大学在重庆这座3D城市里所占据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地理坐标了。因为对于每一个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或者每一个在那片区域生活过的人来说,重庆工商大学绝不仅仅是“南岸区”三个字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充满了市井气息和青春荷尔蒙的江湖。

它的本部,那个我们挥霍了四年青春的主战场,那个爬坡上坎能把人累断气的本部,就在南岸区学府大道上。你跟出租车司机说“去工商大学”,他多半会下意识地把你往那儿拉。但你要是想显得更“懂行”一点,你会说:“师傅,到五公里。”

对,五公里,这才是它的“行话”。这个名字比“学府大道”更有温度,更像一个接头暗号。它和旁边的交通大学、邮电大学一起,构成了南岸这片著名的“大学城”雏形。虽然现在重庆有了更宏伟的西部(重庆)科学城,但五公里回龙湾这一带,永远是无数80后、90后学子心中真正的大学城。这里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划,没有宽阔到可以开飞机的马路,有的是盘根错节的小巷、是永远在排队的公交站、是把山城地形特色发挥到极致的、令人绝望的夺命长坡。

我至今都记得,从工商大学的正校门走到五公里轻轨站,那段路,看似不长,却是一场对小腿肌肉的持续考验。夏天,太阳毒辣辣地烤着柏油路面,感觉脚底板都要化了。你一边走,一边躲着身边呼啸而过的公交车,耳朵里灌满了各种鸣笛声、叫卖声,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火锅底料和江湖菜混合的、让人又爱又恨的霸道香气。这就是重庆工商大学给人的第一印象——热烈,粗粝,充满生命力,甚至有点野蛮生长。

学校内部,更是将这种“山城特色”贯彻到底。你以为你在平地?不,你永远在爬坡或者下坡。从教学楼到宿舍,从中门到后街,不存在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平路。尤其是那个传说中的“夺命坡”,连接着生活区和教学区,每天上课下课,浩浩荡荡的人流就在那里进行着潮汐般的迁徙,那场面,壮观又辛酸。而学校的兰花湖,听起来诗情画意,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能让情侣们找到一丝喘息空间的池塘。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承载了多少人的夜聊、散步和失恋后的独自彷徨。

而走出校门,你就一头扎进了名为“回龙湾”的巨大生活圈。那条所谓的“堕落街”,其实就是回龙湾的某条支路,两旁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烧烤摊、奶茶铺、打印店……你能想到的、一个贫穷又快乐的大学生所需要的一切,那里都有。那里的麻辣烫、小面、烧烤,味道可能不是全重庆最好的,但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是足以慰藉你每一个赶完论文的深夜或者翘课后空虚下午的灵魂美食。那些“苍蝇馆子”里油腻的桌子、喧闹的人声,构成了比课堂更深刻的大学记忆。

所以,你看,重庆工商大学南岸区,但它真正的坐标,是在五公里的喧嚣里,在回龙湾的烟火气中,在那些爬不完的坡和吃不腻的小吃摊上。

当然,工商大学不只有一个校区。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校区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江北校区,位于江北区董家溪,算是学校的“龙兴之地”,历史更悠久。和南岸主校区的“大学城”氛围不同,江北校区更像是嵌入在老城区里的一个安静的学术岛屿。它没有南岸那种一出门就是大学生的专属生活圈,但它离繁华的观音桥商圈更近,更能感受到重庆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脉搏。

在江北校区的学生,或许没有南岸那么多便宜又大碗的“堕落街”美食,但他们转身就能投入观音桥的声色光影之中。他们对城市的理解,可能和南岸校区的我们,会有些许不同。我们熟悉的是五公里的市井和学府大道的拥堵,他们熟悉的可能是观音桥步行街的霓虹和北城天街的人潮。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学体验,但都属于重庆工商大学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南岸区自身也在发生着巨变。工商大学所在的这片区域,早已不是当年的“城乡结合部”了。房价涨了,周围建起了更多高档的楼盘和商业体。离我们不远的茶园新区,更是成了南岸区发展的新引擎。有时候回到母校附近,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的小饭馆可能已经换了三四代老板,或者干脆变成了连锁品牌。唯一不变的,可能还是那些行色匆匆、脸上写满青春与迷茫的学生,以及那段永远爬不完的坡。

所以,如果再有人问我“重庆工商大学在哪个区?”,我会告诉他,它在南岸区,也在江北区。但更重要的是,它活在重庆的地理脉络里,活在山城的烟火人间里,活在每一位工商学子关于青春、关于美食、关于那段回不去的、爬坡上坎的日子的独家记忆里。它不是一个冰冷的地址,它是一段滚烫的人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重庆工商大学在哪个区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