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澳门大学的世界排名?具体数字是,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里,澳门大学位列第254位。
好了,问题回答完了。但如果你只想要这个冷冰冰的数字,那你可能就错过了澳门大学最有趣的部分。因为任何一个真正在那里待过,或者说,真正关注过它的人都会告诉你,这个排名,对澳大来说,既重要,又没那么重要。它像一个成绩单,记录了这所大学近乎疯狂的成长速度,但它绝对、绝对无法概括在澳大读书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说实话,每次有人问我澳大的排名,我心里都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当然是骄傲。你想想,十几年前,谁会把澳门大学和“世界前三百”联系在一起?那时候的澳大,还蜷缩在氹仔岛上那个小小的、需要爬“好汉坡”才能到达教学楼的山头上。校园小得可怜,一眼就能望到头,硬件设施跟内地那些动辄几千亩的“巨无霸”高校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袖珍模型。可就是这么个地方,在澳门回归后,尤其是在2014年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整个校园搬迁到一河之隔的横琴岛之后,开始了它的火箭般蹿升。
这个第254名,是对这种投入和野心的最好肯定。它是用真金白银、用全球挖来的顶尖学者、用一座崭新得发亮的校园“砸”出来的。所以,这个数字是有分量的,它让澳大在国际学术的牌桌上,有了自己的座位。
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过度迷信这个排名,是一种懒惰,一种对这所大学独特气质的无视。排名是什么?说白了,是一场“指标的游戏”。论文引用率、国际师生比例、学术声誉……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运营”的。澳门大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小体量和国际化的定位,让它在“国际师生比”这类指标上占尽了便宜。走进校园,你身边坐着的可能是来自葡萄牙的交换生,给你上课的可能是哈佛毕业的美国老教授,这种“微缩联合国”的日常,直接就把排名数据给拉满了。
可这,依然不是全部。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澳门大学,你得把这个排名数字先放一边,跟我一起,在脑海里走一遍。
先回到那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氹仔旧校区。记忆里,那里永远是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海风和植物混合的味道。上课要爬山,宿舍楼旧旧的,但一切都那么近,那么有人情味。图书馆小小的,但你总能碰到熟人。那种感觉,像一个紧密的小社区,而不是一所大学。
然后,画面切换。一瞬间,你来到了现在的横琴新校区。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大!太大了!大到需要坐校巴才能完成“跨校区”上课。一座湖,横亘在校园中央,黑天鹅在里面悠闲地划水。图书馆宏伟得像个殿堂,落地窗外就是一整片湿地景观。那种感觉,不像是来上学,倒像是走进了一个设计过度的、带有学术气息的度假村。这种物理空间的巨变,带来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它直接宣告了澳门大学的雄心,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性大学,它要的是星辰大海。
硬件的壳子只是表面,真正的灵魂在于它的“软件”。而澳大最值得一说的,也是排名系统最难量化的,就是它全面推行的“住宿式书院”制度。
这玩意儿,内地很多大学也在搞,但大多是“形似而神不似”。在澳大,这不是一个选项,而是标配。你不仅仅是某个学院的学生,你更是某个书院的“院友”。这书院,不是宿舍。它有自己的院长、导师、活动、高桌晚宴,甚至有自己的“院训”和文化。它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强行”揉捏在一起生活。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一个学物理的,可能天天在公共厨房里跟一个学葡语的哥们儿抢锅;你一个读商科的,可能半夜被隔壁音乐系同学的琴声搞得睡不着,最后索性坐下来一起聊人生;你在高桌晚宴上,穿着正装,听着某个诺奖得主或者社会名流的分享,学着怎么用刀叉,怎么进行社交。
这种高强度的跨文化、跨专业碰撞,才是澳大教育的精髓。它在课堂之外,为你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教育。它强迫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理解那些和你完全不同的人。这种能力,是任何排名、任何GPA都无法衡量的。它塑造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做题家”。
所以,当你在纠结澳大是254名还是284名的时候,你真正应该问的是:我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大学生活?
我想要在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奇特样本里,感受那种独特的城市气质吗?澳门这座小城,一半是灯红酒绿的欲望都市,一半是安逸闲适的南欧小镇。澳大就坐落其中,既能让你看到最前沿的科技(比如它的芯片研究是世界顶级的),又能让你在转身之间就触摸到几百年的历史。
我想要在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环境里,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吗?在澳大,英语是官方语言,但你周围充斥着普通话、广东话、葡萄牙语和各种你听不懂的语言。你必须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这是一种被动的、但极其有效的“全球化”训练。
我想要一种不那么“内卷”,更注重个人成长的体验吗?澳大的体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内地顶尖高校那样,在每一个领域都展开军备竞赛。但它也因此有了一种更从容的氛围。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我,去参加社团,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推着往前跑。
说到底,澳门大学的排名,更像是一个结果,一个它在过去十几年里“脱胎换骨”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的魅力,却藏在这个结果背后的过程里。藏在横琴校园那片巨大的人工湖里,藏在住宿式书院深夜不熄的灯光里,藏在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里,藏在那种“非主流”的、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里。
所以,那个数字,254,你记住了就行。但别让它成为你认识这所大学的唯一标签。有机会的话,亲自去走走,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那里的氛围,和那里的人聊聊天。
你会发现,那是一个比任何排名都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世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