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们最该构建的,是一种对抗遗忘、守护初心的长效机制。
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同一个敌人——时间。不,不只是时间,而是时间带来的磨损、熵增,以及那种无可奈ere何的、温水煮青蛙式的遗忘。
你还记得吗?那个在大学宿舍里,借着台灯光,在餐巾纸上画下产品原型、眼睛里冒着火的年轻人。他的初心,是要用科技改变一个哪怕再微小的生活痛点。几年后,他成了CEO,每天盯着的是DAU、MAU、用户增长率、下一轮融资的PPT。他的公司成了一部精密的赚钱机器,但那张餐巾纸上的梦想,早就被塞进了哪个故纸堆,连同那份滚烫的初心,一起蒙了尘。他没做错什么,他只是忘了。
你还记得吗?那对在小雨里撑着一把伞,恨不得把全世界都隔绝在外的恋人。他们当初的约定,是要永远做彼此最有趣的灵魂伴侣,分享每一个日落和笑话。十年过去,对话只剩下“孩子该交补习费了”、“今天谁去接”、“我晚上有应酬”。爱,似乎还在,但更像一种责任和惯性。当初那个让他们心动的、独一无二的灵魂,被柴米油盐磨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他们也没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忘了。
我们总在谈论构建各种宏大的机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的……这些当然重要,它们是骨架,是高速公路。但如果路上跑的车,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那路修得再宽,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缺的,往往不是方法论,而是一种能时常把我们拽回到原点,让我们重新审视“为何出发”的机制。一种精神层面的“复位键”。
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真正重要的长效机制。它不是写在文件里的条条框框,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标语。它更像一种刻意为之的“反人性”设计,一种主动的、持续的自我唤醒系统。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会遗忘,会走神,会被眼前的苟且拖着走。对抗这种天性,需要刻意练习。
那么,这个机制具体长什么样?我觉得它起码有几个核心部件。
第一个部件,我管它叫“回响室”。
这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精神上的场域。你得定期,强制性地,把自己扔进这个“回响室”里。在这里,存放着你初心的“圣物”。可能是一本日记,记录着你最初的狂想和誓言;可能是一首歌,在你最迷茫的时候给过你力量;可能是一位老友,他认识那个还没被社会异化的你;也可能是一个地方,你事业的起点,或者你爱情的萌发地。
进入“回响室”,就是要让过去的声音,在今天产生回响。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校准。听听当初的自己是怎么说的,看看当初的自己双眼为何发亮。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因为你会看到自己走了多远,甚至偏离了多少。但这种刺痛,是保持清醒的必要代价。没有这个回响,我们就会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变成一个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二个部件,叫“反对者”。
这听起来有点怪。我们身边总不缺唱赞歌的人,尤其当你小有成就之后。但一个健康的长效机制,必须内置一个“反对者”的角色。这个人,或者这个小团体,他们的任务不是拍马屁,而是说真话,甚至是难听的话。他们是你初心的“守门人”。
当你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们会提醒你:“嘿,这可不是你当初想要的。”当你为了利益准备妥协底线,他们会站出来质问:“你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吗?”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伴侣,你的挚友,一个你敬重的导师,甚至是你刻意维护的一个“反对派”声音。他们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一面不带美颜的、甚至有点“哈哈镜”效果的镜子,让你看到自己可能已经扭曲的姿态。保护这个“反对者”,比请一万个顾问都重要。因为谄媚和顺从,是初心最甜美的毒药。
第三个部件,是“无用之事”。
现代社会,被“效率”和“功利”绑架得太紧了。我们做的每件事,似乎都要有个明确的目的:为了赚钱、为了升职、为了人脉、为了健康……这种极度的目标导向,恰恰是磨灭初心的砂纸。因为初心的诞生,往往源于一些最纯粹的、非功利的热爱和冲动。
所以,这个长效机制里,必须强制性地为“无用之事”留出时间。去发呆,去看一场不知所云的电影,去漫无目的地散步,去玩一个不为升级打怪的游戏,去做一件纯粹因为“我喜欢”而不是“它有用”的事情。这些“无用之事”,是给被KPI和日程表塞满的大脑一次“格式化”的机会,是让那个被压抑的、更本真的自我出来透透气的窗口。在那个“无用”的时刻,你才最有可能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个关于“我是谁”、“我究竟想要什么”的终极问题,才可能浮现出来。这是一种意义的“补给”。
你看,构建这样一个机制,它不依赖于外部的强制力,而是一种高度的自律和自觉。它是个体层面的修行,也是一个组织能行稳致远的核心文化。一个企业,如果它的文化里有“回响室”(比如定期的创始人故事分享会)、有“反对者”(比如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有“无用之事”(比如鼓励员工发展与工作无关的爱好),那它大概率不会轻易迷失。一个社会,如果它珍视那些记录历史的“回响室”,包容那些发出不同声音的“反对者”,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无用之乐”,那它一定更有韧性,也更可爱。
说到底,我们穷尽一生,无非是在与自身的遗忘作斗争。我们构建的一切外部系统,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内心的那个坐标系。如果内心没了方向,再强大的引擎也只会带着我们原地打转,或者冲向悬崖。
所以,别再问我们要构建什么长效机制了。先从给自己打造一个对抗遗忘、守护初心的长效机制开始吧。这东西,比任何财富和权力,都更能决定我们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最终会走向何方。它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高速公路,它更像一座在迷雾中为你持续闪烁的灯塔。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