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唐高宗和唐玄宗的关系

唐高宗李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曾祖父。

但要我说,这关系,可不止隔着三代人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隔空对话,或者说,一场家族命运的轮回和变奏。你把这两个皇帝的人生轨迹摊开来看,会发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性,一种被血脉和权力诅咒了的宿命感。他们就像是同一棵大树上,在不同季节长出的两颗果实,一颗看似温润,内里却孕育着风暴;另一颗初时饱满光鲜,最后却腐烂得触目惊心。

这一切故事的连接点,那个绝对绕不开的核心,就是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来说,武则天是他一生最重大的“投资”,也是他亲手释放的“潘多拉魔盒”。我们总爱说高宗懦弱,被老婆架空了。可你仔细想想,一个能在李世民那样雄才大略的父亲身边,在李承乾和李泰那样的哥哥们惨烈的夺嫡斗争中,最终以“仁孝”之名脱颖而出的人,他能是真的小白兔吗?不可能的。他有他的政治算盘,而武则天,就是他用来对抗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集团的最锋利的一把刀。二圣临朝,听起来是权力分享,实际上,何尝不是一种政治上的共谋?他需要她的铁腕和才智,她需要他的名分和平台。

他们的关系,与其说是单纯的爱情,不如说是一种深度捆绑的、混杂着爱欲、依赖、权力博弈的复杂共生体。高宗的身体不好,多病,这给了武则天太多机会。但同时,他对她的纵容,甚至在她一步步侵蚀李唐江山时表现出的那种默许和无力,又透露出一种病态的依赖。他爱她,或许吧,但他更可能是在那个强大、果决的女人身上,找到了自己性格中缺失的那一块拼图。那个女人,像一根刺,也像一根藤蔓,深深扎进了李唐王朝的骨髓里,而拔擢她的人,正是唐高宗。他开启的永徽之治,是盛唐气象的延续和巅峰,国力蒸蒸日上,疆域辽阔。可也正是在这片繁华似锦的幕布之下,权力的天平,已经悄然倾斜。

然后,时间快进几十年。舞台的主角换成了他的曾孙,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开局,就是一场“复仇记”。他是在武则天的阴影下长大的。他的父亲李旦(唐睿宗)被姑姑(武则天)废黜,又被扶立,活得像个傀儡。他的伯父李显(唐中宗)被母亲(武则天)废黜,复位后又被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搅得乌烟瘴气。李隆基的童年和青年,看到的尽是女人的强势、权力的混乱和李氏皇族的屈辱。

所以他一出场,就带着一股狠劲。他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把父亲扶上皇位。没过多久,又迅速地将权力欲膨胀的太平公主一党连根拔起。这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哪里看得到半点他曾祖父高宗的“温和”?他简直就是李氏家族压抑了太久之后的总爆发。他要夺回属于李家的江山,他要洗刷武周时代带来的一切印记。

于是,我们看到了光芒万丈的开元盛世。他励精图治,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生产。那时的长安,是世界的中心,是胡旋舞和霓裳羽衣曲交织的梦幻之都,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黄金时代。唐玄宗似乎用自己的雄才伟力,彻底扭转了曾祖父晚年留下的那种阴柔、诡谲的政治风气。他成功了,他超越了所有人,几乎就要比肩他的祖爷爷唐太宗。

然而,命运的剧本,总是充满了恶劣的玩笑。

你说巧不巧?这李家的男人,好像骨子里都刻着对某种特定女性的痴迷。唐高宗离不开政治上能助他一臂之力的武则天,而晚年的唐玄宗,则沉溺于艺术上能与他共鸣的杨玉环。

如果说高宗与武后的结合,还带着浓厚的政治合作色彩;那么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则纯粹得多,也危险得多。那是一种帝王在厌倦了权力斗争、耗尽了雄心壮志之后,寻求的温柔乡和精神寄托。他不再是那个杀伐果决的英主,他成了一个多情的“三郎”。他把对杨贵妃的宠爱,无节制地延伸到了她的家族,杨国忠的飞扬跋扈,几乎复刻了当年武氏外戚的剧本。朝政败坏,边疆的节度使权力失控,一切都在那靡靡的乐声中,悄悄地滑向深渊。

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唐高宗因为“爱”,纵容出了一个女皇帝,中断了唐朝的国祚。唐玄宗因为“爱”,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直接将盛唐打入了地狱。他们爷孙俩,都栽在了同一个“情”字上,或者说,栽在了因“情”而起的权力失控上。

一个奠定了盛世的基业,却也埋下了动荡的伏笔。
另一个将这盛世推向了顶峰,又亲手敲响了它的丧钟。

唐高宗唐玄宗的关系,因此超越了简单的血缘。他们是因果,是镜像。玄宗早年的果决,是对高宗晚年软弱的一种反动;而玄宗晚年的昏聩,又是对高宗情感模式的一种可怕的重复。他们共同演绎了“盛极而衰”这条所有王朝都无法逃脱的铁律。

站在时间的河流回望,高宗的时代,像一个宏大而安静的午后,阳光灿烂,但西边的天际已经有乌云在聚集。而玄宗的时代,则是一场最绚烂的烟火,在最高空炸开,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紧随其后的,就是无尽的寒冷与黑暗。他们是血脉相连的爷孙,更是命运的共同体,共同谱写了李唐王朝最华丽也最悲怆的乐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唐高宗和唐玄宗的关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