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童保险?这名字,说实话,挺有误导性的。你要是问我它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得先掰扯清楚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它压根儿就不是一家“保险公司”。
对,你没听错。它不生产保险,它只是保险的“搬运工”……哦不,用个更时髦、更准确的词儿,它是一家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
什么意思?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秒懂了。
你想买件大家电,比如冰箱。你是愿意一家一家地跑海尔专卖店、西门子专卖店、美的专卖店,听每个店的销售把自己家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然后自己头昏脑涨地做决定?还是愿意直接去国美或者苏宁这样的家电大卖场,那里所有牌子的冰箱都摆在一起,有专业的导购员,不站任何一个牌子的队,纯粹根据你的预算、你家厨房的尺寸、你的使用习惯,帮你分析对比,最后挑出一款最适合你的?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后者吧?
好了,把这个逻辑套到保险上。传统的保险公司,就像是那些“品牌专卖店”。平安的代理人,只会跟你说平安的产品有多好;人寿的代理人,也只会猛夸人寿的产品。他们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因为他们的屁股决定了他们的脑袋,他们只能卖自己公司的东西。
而大童,扮演的就是“国美”、“苏宁”的角色。它自己不“生产”任何一款保险产品,而是和市面上几十家、上百家保险公司签约合作,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种行业巨头,到各种小而美、产品性价比极高的后起之秀,应有尽有。
所以,大童的顾问或者说经纪人,理论上,他的角色就变了。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推销员,而应该是一个“买方顾问”。他的核心任务,不是完成某家保险公司的销售指标,而是站在你——也就是买保险的消费者——的立场上,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在琳琅满目的产品货架上,为你量身定制出一套最符合你家庭需求和财务状况的保障方案。
这,就是大童这个模式最核心、最迷人的地方。它试图解决掉传统保险销售中那个最大的痛点:信息不对称和立场冲突。
我以前接触过不少传统代理人,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一场博弈。你总觉得他话里有话,推荐给你的那个产品,到底是因为真的适合你,还是因为那个产品的佣金最高?你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这种不信任感,太消耗人了。
而大童的模式,至少在顶层设计上,是想要打破这种博弈的。它给了顾问一个可能性,一个可以真正“为客户着想”的可能性。因为他的工具箱里,武器太多了。A公司的重疾险保障全面,但贵;B公司的重疾险虽然有几个小瑕疵,但便宜得让人心动;C公司的寿险杠杆极高;D公司的医疗险续保条件堪称完美……他可以组合,可以搭配,可以真正像个裁缝一样,用不同公司的布料,为你缝制一件最合身的“保障外衣”。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呢?
你肯定会问,那大童的顾问就都那么“圣人”吗?他们就不看佣金吗?
问得好。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大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模式,但最终的服务体验,完完全全取决于你遇到的那个“人”。
一个优秀的大童顾问,会像个家庭财务医生。他会花大量时间了解你的家庭结构、收入支出、未来规划、健康状况,甚至你的担忧和恐惧。他会给你做需求分析,让你明白你家真正的风险缺口在哪里,是顶梁柱的猝死风险?是孩子的教育金?还是高额的医疗费?然后,他才会拿出几套方案,一条一条给你讲清楚每个产品的优点、缺点、甚至合同里那些“魔鬼在细节里”的条款。他是在做咨询,在做教育,最后才是成交。
但反过来,如果一个不靠谱的人混进了这个平台,他照样可以利用平台上海量的产品,专挑那些佣金高的来推销给你,把这套模式的优势糟蹋得一干二净。他会把“买方顾问”的外衣,当成一种新型的营销话术。
所以,选择大童,其实不是选择一个“公司品牌”,而是在选择一个值得你托付的专业顾问。这个选择成本,一点也不比以前低。
还有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大童这样的中介买保险,靠谱吗?万一大童倒闭了怎么办?理赔找谁?
这个问题,其实完全不必担心。记住一个核心原则:你的保险合同,是直接跟保险公司签订的,不是跟大童签的。保费,也是直接交给保险公司的。大童在中间,只是一个促成交易的服务方。
这就好比你在国美买了一台海尔冰箱,你的发票、保修卡,都是海尔官方的。冰箱坏了,你找的是海尔的售后,而不是国美的售后。
保险同理。将来万一出险需要理赔,你是直接向承保的那家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人寿)申请理赔。你的保单的法律效力、安全性和保障,完完全全取决于那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信誉,跟大童这家中介公司本身是不是继续存在,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大童的服务体现在哪儿呢?恰恰就在理赔服务上。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附加值,也是区别于你自己网上买保险的最大不同。当普通人面对理赔时,面对保险公司那些庞大、复杂的流程和专业的术语,往往是懵的、无助的。而一个专业的保险经纪人,此刻就会化身为你的“战友”和“军师”。他会帮你整理理赔资料,告诉你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帮你跟理赔部门沟通、博弈,为你争取应得的权益。在那个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有人能专业地“拉你一把”,这种价值,远比签单时省下的那点钱重要得多。
总而言之,大童保险,它代表的是一种行业趋势。一种从“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的尝试。它不是完美的,它的服务品质高度依赖于旗下从业人员的专业和良知。
但它提供了一种更优的选择逻辑:让专业的人,用更广阔的视野,为你做更客观的决策。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保险“买手店”,有好货,也有普通的货。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那个品位一流、真心为你着想的金牌“买手”。如果你找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在保险这个复杂又重要的世界里,拥有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