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笛子制作步骤及方法

想自己做根笛子?这念头一起,可就不是门手艺那么简单了,这更像是一场你和一根竹子的对话,一场修行。别想着一步到位,也别信那些速成的鬼话。一根好笛子,是有脾气的,是你用时间和心血喂出来的。

咱们先从根儿上聊起,那就是选竹。这玩意儿,讲究一个“缘分”。你别笑,真的。你去竹材市场,或者有门路直接去竹林,面对成百上千根竹子,哪一根是你的?你得看,得摸,得敲。我最喜欢苦竹,尤其是生长了三到五年的老竹。这种竹子,肉厚,密度大,纤维紧实,做出来的声音,怎么说呢?沉,稳,有底气,像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一开口,全是故事。紫竹也行,漂亮,音色清亮一些,像个少年郎,但韵味上,我个人总觉得稍逊一筹。

怎么挑?首先,得。你把竹子一头举到眼前,眯起一只眼,像个老狙击手一样瞄过去。稍有弯曲的,别要。当然,绝对笔直的竹子是稀罕物,后面咱们有办法伺候它,但底子不能太差。然后是,竹节不能奇形怪状,得匀称。再用指关节轻轻敲一敲竹身,听那个声音。声音发闷、发散的,不行,里面可能潮,或者密度不够。你要找那种声音清脆、坚实的,“梆梆”的,感觉里面憋着一股劲儿。最后,看竹节。一根笛子,从吹孔到笛尾,竹节的分布要疏密得当,这直接影响到共鸣和美观。别选那种竹节长得乱七八-糟的。

竹子请回家了,别急着动刀。让它在你屋里最干燥通风的地方躺上个把月,甚至一整个冬天。这叫阴干,是让竹子适应你这儿的“水土”,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慢慢吐出来。这个过程,是它在褪去山野的野性,准备好跟你对话。

等它彻底干透了,重头戏来了——烤竹。这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耐心活。有人图省事,用喷灯猛火一顿燎,竹子是直了,可内伤也留下了。我从不这么干。我用酒精灯,文火,一点一点地烤。把竹子架起来,在微弯的地方,用小火慢慢地、均匀地来回加热。烤的时候,竹子会“出汗”,渗出一些油脂和水分,空气里会弥漫着一股奇异的竹香。烤到感觉竹纤维变软了,就用专门的矫直工具,或者干脆就用手、用膝盖,轻轻地给它“正骨”。力道要柔,要巧。一次不行,就等它凉透了,再来一次。这个过程,你跟竹子的关系就进了一步,你开始了解它的韧性,它的脾气。一根弯竹在你手里慢慢变直,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强。直到你再次举起它,从头到尾,一条完美的直线。

接下来,就是决定一根竹子命运的时刻——划线与打孔。这玩意儿,是科学,是数学,一丝一毫都错不得。你得先确定笛子的调性,是C调?D调?还是最常用的G调或F调?不同的调性,孔距、孔径都有一套严密的数据。网上能找到很多数据图,但那只是参考。因为你的这根竹子,它的内径、壁厚,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数据是骨架,你的耳朵才是灵魂。

先定基准音孔,也就是最末端的两个出音孔。然后根据计算,用尖锐的划针,在笔直的竹身上,精确地标出吹孔膜孔、六个指孔的位置。划线的时候,你得屏住呼吸,手不能抖。那条线,就是这根笛子未来的经络。

打孔,更是惊心动魄。我习惯先用小钻头打一个定位的小孔,然后由小到大,一点点地扩。千万别想着一步到位,一钻头下去,竹子“咔嚓”一声裂了,你前面所有的心血,全白费。扩孔的时候,电钻的声音在你耳朵里轰鸣,你的心跳也在加速。每扩一点,就要用锉刀把孔壁修得光滑圆润。尤其是吹孔,它的形状、角度、内壁的光滑度,直接决定了这根笛子的音色和灵敏度。吹孔的边缘要开一个向外的缓坡,这个坡度,就是所谓的“风门”,是气息冲击发声的关键。我常常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就为了打磨这一个孔,用不同型号的砂纸,从粗到细,一遍遍地磨,直到用手指去摸,感觉像丝绸一样顺滑。

孔都开好了,但这还不是一根笛子,它只是一个会响的竹管。最关键,也是最磨人的步骤,是调音。你需要一个校音器,更需要一双挑剔的耳朵。从筒音(所有指孔按住所发的最低音)开始,一个一个地吹,一个一个地对。音高了怎么办?好办,把这个音对应的音孔再往笛尾方向扩一点点。音低了呢?麻烦了。唯一的办法,是用胶或者漆,填补音孔的另一端。所以,我们打孔时,宁可让孔的位置稍微偏高(音偏高),也绝不打低。调音是个反复拉锯的过程,吹一下,看一眼校音器,拿起锉刀,轻轻刮去一层竹屑,再吹,再看……有时候,为了一个音,你得在工作台前站上一个小时。这个过程,极其枯燥,但也极其迷人。你仿佛在跟一个新生儿交流,引导它发出准确的“音节”。当六个指孔的音阶关系、高低八度的音准都完美了,你长吁一口气,这根竹子,终于有了“灵魂”。

最后,就是一些“美容”的工作了。用细砂纸把整个笛身打磨光滑,直到它在灯下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为了防止竹子开裂,还可以在两端和孔与孔之间扎线,用丝线或者鱼线,一圈一圈紧密地缠绕,既是加固,也是装饰。有人喜欢在笛身上刻字,刻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制作的年月,这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最后,薄薄地刷上一层天然生漆,既能保护竹身,又能让笛子的外观更加古朴典雅。

别忘了,还有最后一道点睛之笔——贴笛膜。没有膜的笛子,声音是“箫”,闷闷的,不亮。只有贴上了那层薄如蝉翼的笛膜,笛子才有了那清脆、嘹亮、略带沙沙声的独特魅力。用一点点阿胶,均匀地涂在膜孔周围,把裁好的笛膜轻轻地放上去,用手指捻出细密的、均匀的褶皱。这褶皱的松紧,直接影响音色。太松,声音发“噗”,太紧,声音发“死”。只有不松不紧,才能让气息振动得恰到好处。

当所有工序完成,你拿起这根由你亲手孕育的笛子,它带着你手掌的温度,带着竹子本身的清香。你把它送到唇边,吹出第一个音符。那一刻,你会觉得,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辛苦,全都值了。那声音里,有竹林的风声,有你锉刀的摩擦声,有你调音时的呼吸声。它不再是一根冰冷的竹子,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会唱歌的朋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笛子制作步骤及方法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