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将进酒》书法作品全集

每次聊到书法,《将进酒》这个题目总是绕不开。这首诗简直就是为书法,特别是为草书量身定做的。李白写这诗的时候,那种豪放、那种狂傲、那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劲头,全在字句里了。所以,书法家们都爱写它,因为它能让笔下的墨水也跟着“疯”起来。

想看懂《将进酒》的书法,不能只把它当成好看的字。你要把它当成一场表演,书法家就是导演,毛笔是演员,宣纸是舞台。每一个版本,都是一个不同的导演对这首诗的理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几个最有代表性的版本,看看这些大咖是怎么用笔墨来“演”这出戏的。

首先必须提的,是明代的祝允明。他的草书《将进酒》长卷,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你要是第一次看,可能会觉得“这画的是什么?”。对,就是这种感觉。祝允明的草书是“狂草”,特点就是狂。他的笔画连绵不断,一个字连着下一个字,有时候一行字就是一笔写完的。你看他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几个字就像是真的黄河水,从天上冲下来,浩浩荡荡,根本挡不住。

他的作品好在哪里?好在“乱中有序”。虽然看起来龙飞凤凤舞,但每个字的结构、每一笔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他不是在乱画,他是在用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技巧,把诗里的情感瞬间爆发在纸上。你看他用墨,时而浓湿,时而干枯。写到“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墨色饱满,好像真的有水在流。写到“朝如青丝暮成雪”时,笔画里就出现了干枯的飞白,那种时光流逝的沧桑感一下就出来了。看祝允明的《将进酒》,就像在听一场摇滚乐,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但是,如果你是初学者,千万别一上来就学祝允明。因为你只学到了他的“狂”,学不到他背后的“法”。没有几十年楷书、行书的底子,直接写狂草,最后出来的就是一团乱麻,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什么。

再说说另一位明代大神,徐渭。如果说祝允明是摇滚巨星,那徐渭就是个行为艺术家。他的草书比祝允明还要放得开。徐渭一生坎坷,精神上受过很大刺激,所以他的作品里有种压抑不住的癫狂和悲愤。他写的《将进酒》,更像是在宣泄。

徐渭的作品特点是“泼墨”。他用笔大胆,墨汁淋漓,有时候字和字会糊在一起,形成大块的墨团。这种视觉冲击力很强。他不在乎每个字是不是写得标准、漂亮,他在乎的是情绪的表达。你看他的作品,能感觉到一种酒后的酣畅,一种不管不顾的洒脱。这和李白诗里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质特别吻合。可以说,徐渭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这首诗。他的版本,技术上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情感上绝对是最真实的。

聊完了古代的,我们再来看看近现代的。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将进酒》也很有名。于右任是“标准草书”的倡导者。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想把草书规范化,让它更容易辨认和学习。所以,他的草书虽然也写得龙飞凤舞,但辨识度比祝允明、徐渭高得多。

于右任的字,特点是“沉雄”。他的笔画很厚重,很有力道,不像祝允明那样飘逸,也不像徐渭那样癫狂。他的字,一个一个立在那里,就像一个个大丈夫,稳重、大气。他写的《将进酒》,少了一点酒后的狂态,多了一点人生的感慨和胸襟。你看他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开阔、稳健,充满了自信。这是一种更成熟、更内敛的豪放。对于想学草书的人来说,于右任的《将进酒》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因为它既有草书的流畅,又有楷书的根基,容易入门。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的书法,大家都很熟悉,特点是“清雅”。他的字,结构严谨,线条瘦硬,有一种书卷气。他写的《将进酒》,跟前面几位完全是两种感觉。如果说祝允明是在呐喊,徐渭是在哭嚎,于右任是在感叹,那启功就是在吟诵。

启功的版本,没有那么大的情绪起伏。他用一种很理性的、很优美的笔调,把这首诗娓娓道来。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他的版本,更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在酒后和你聊人生。虽然也豪放,但是一种文人的、克制的豪放。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豪放不一定非要张牙舞爪,也可以是内心的从容和淡定。所以,启功的《将进酒》特别适合挂在书房,能让人静下心来。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欣赏这些作品呢?我给你几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步,先别管字。你先退后几步,看整幅作品的气势。它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是奔放的,还是内敛的?是激动的,还是平静的?书法是视觉艺术,第一眼的整体感觉很重要。

第二步,看墨色。看一幅作品里的墨色变化。哪里浓,哪里淡?哪里湿,哪里干?墨色的变化就代表着书写者情绪的波动和节奏的快慢。比如,写到高潮部分,墨色通常会变重、变湿,速度会加快。

第三步,看线条。看笔画的质量。线条是粗还是细?是刚硬还是柔软?是有力的还是无力的?好的线条,是有弹性的,有质感的,就像人的筋骨一样。

第四步,再去看单个的字。看每个字的造型、结构。它是正的还是斜的?是大的还是小的?字与字之间是怎么连接和呼应的?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结合诗的内容去理解。你心里默念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再去看书法家是怎么写这几个字的。你会发现,好的作品,书法的节奏和诗歌的节奏是完全合拍的。这样一来,你就不只是在“看”字了,你是在和古代的书法家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

总的来说,《将进酒》这首诗,因为它的内容和情感,给了书法家巨大的创作空间。从祝允明的狂放到徐渭的悲愤,再到于右任的沉雄和启功的清雅,每一个版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风格的不同。下次你再看到一幅《将进酒》的书法,可以试着用上面的方法去看看,也许你会有全新的发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将进酒》书法作品全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