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物理高中光电效应知识点

咱们今天聊聊光电效应这个东西。这块知识在高中物理里挺重要的,考试也爱考。很多人觉得它抽象,其实把它想明白了,就那么几个关键点。

首先,光电效应是啥?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用光去照一块金属,如果光对劲儿了,金属里的电子就会被打出来。这个被打出来的电子,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光电子”。

这事儿听着简单。但当时让物理学家们头疼得不行。因为用他们当时信奉的“经典波动理论”来解释,怎么都说不通。经典理论觉得,光是一种波,能量是连续的。你想想海浪,一波一波拍在沙滩上,能量慢慢累积。所以按照这个想法,有几个推论:

  1. 只要光照的时间足够长,不管这光多弱,总能累积到足够的能量把电子打出来。就像小浪花不停地拍,迟早也能把沙子冲走。
  2. 光的强度越大,也就是光越“亮”,波的振幅就越大,能量就越强。那么打出来的电子,跑出来的初速度也应该越大。就像海浪越大,拍在人身上就越疼,把人推得越远。
  3. 能量的累积需要时间。特别弱的光,可能得照个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电子才能“攒”够能量跑出来。

但实验结果呢?啪啪打脸。

实验发现:

  1. 瞬时发生。光一照上去,几乎是立刻,千万分之一秒都不到,电子就出来了。根本不存在“攒能量”的过程。这跟经典理论的第3点完全矛盾。
  2. 存在“门槛”。不是什么光都能打出电子的。对于一种特定的金属,得用频率高于某个特定值的光去照才行。低于这个频率,你把光开到亮瞎眼都没用,一个电子都蹦不出来。这个特定的频率,我们叫它“截止频率”或者“极限频率”。这又跟经典理论的第1点矛盾。
  3. 电子的能量只跟光的频率有关。打出来的光电子,它飞出来的时候有多大劲儿(也就是最大初动能),只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频率越高,电子跑得越快。而光的强度,也就是光的明暗,只影响单位时间里跑出来的电子数量。光越强,跑出来的电子越多,但每个电子的最快速度不变。这把经典理论的第2点也给干翻了。

你看,三个关键的实验现象,经典波动理论一个都解释不了。物理学的天空当时可以说是乌云密布。

这时候,爱因斯坦出场了。他基于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光子说。

爱因斯坦说,别把光想成一片连续的水波,把它想成一发一发的“子弹”。每一发“子弹”就是一个能量包,我们叫它“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 E,跟它的频率 ν 成正比,公式就是 E = hν。这里的 h 是普朗克常数,一个固定的数字。

这个“光子说”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都解释通了。

我们再来看那三个矛盾点:

  1. 为什么瞬时发生? 因为光电效应不是能量累积,而是一对一的“碰撞”。一个光子打到一个电子上,能量瞬间就转移了。电子要么瞬间得到能量跑出来,要么就没得到。没有中间过程,所以是瞬时的。
  2. 为什么有“截止频率”? 电子被束缚在金属里,想跑出来,得先克服一股力,挣脱束缚。这需要一个最低的能量,我们叫它“逸出功”,用 W₀ 表示。每种金属的逸出功是固定的,就像每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入射光子的能量 E = hν,必须大于等于这个逸出功 W₀,电子才能跑出来。所以,就必须有 hν ≥ W₀,也就是 ν ≥ W₀/h。这个 W₀/h 就是截止频率 ν₀。光的频率不够,就是单个光子的能量不够,给电子的“启动资金”都不够,自然就出不来。
  3. 为什么电子的能量只跟频率有关,数量跟强度有关? 这也很好理解。光的强度,在光子说里,代表的是单位时间里光子的数量。光强,就是“子弹”多。光弱,就是“子弹”少。一个光子打一个电子,能量守恒。光子的能量 E = hν,一部分用来支付“逸出功”W₀,剩下的就变成了电子跑出来时的动能 E_k。所以就有了那个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E_k = hν – W₀

    这个方程是光电效应的核心。你看,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_k,只跟光的频率 ν 和金属的逸出功 W₀ 有关。光的强度,也就是光子数量,只决定了有多少个电子能被打出来(形成光电流的大小),但并不能改变单个电子分到的能量。这就像你去买东西,东西标价5块钱(逸出功),你掏出一张10块的(高频光子),你就能买下,并且找回5块钱(动能)。你掏出一张100块的(频率更高的光子),你买下后能找回95块(动能更大)。但如果你只有一张1块的(低频光子),那你永远也买不起这个东西。你有再多张1块的(光强再大),也没用,因为人家不收。

所以,咱们来梳理一下几个关键的概念和公式:

  • 逸出功 (W₀):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所需做的最小功。这是金属本身的属性,跟入射光无关。铜有铜的逸出功,锌有锌的逸出功。
  • 截止频率 (ν₀):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入射光频率。它由逸出功决定:W₀ = hν₀。频率比它小,不行。
  • 截止波长 (λ₀):因为光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c = λν),所以有截止频率,也就有对应的最长波长。波长比这个长,频率就比截止频率小,也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了。λ₀ = c/ν₀ = hc/W₀。
  • 光电效应方程 (E_k = hν – W₀):描述了能量关系。入射光子能量 = 逸出功 +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注意,这里是“最大”初动能。因为有些电子在金属内部比较深的地方,跑出来的时候可能经过了碰撞,损失了一部分能量,所以动能会小于这个最大值。

在做题和实验里,我们还经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叫“遏止电压 (U_c)”。这是干嘛的呢?我们想测量那个“最大初动能” E_k,但动能不好直接测。于是我们想了个办法:在光电管两端加上一个反向的电场。这个电场会阻碍电子飞向另一极。我们慢慢增大这个反向电压,直到跑得最快的那个电子(也就是拥有最大初动能的那个)也刚好飞不过去。这个时候的电压,就叫遏止电压。

此时,电场力做的功刚好等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所以我们有:eU_c = E_k。这里的 e 是电子的电荷量。

这样一来,光电效应方程就有了个变体:

eU_c = hν – W₀

这个公式在分析图像题的时候特别有用。比如,画一个 E_k 关于 ν 的图像(E_k-ν 图像),它是一条直线。根据方程 E_k = hν – W₀,我们可以知道:

  • 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 h。
  • 直线在纵轴(E_k 轴)上的截距是 -W₀。
  • 直线在横轴(ν 轴)上的截距就是截止频率 ν₀。

搞清楚这些,光电效应这块的知识基本上就拿下了。记住核心思想:光是一份一份的能量,叫光子。光电效应是一对一的能量交换。然后把光电效应方程和几个关键物理量的定义记牢,问题就不大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物理高中光电效应知识点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