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结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会计分录是什么

咱们直接说分录。结转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会计分录长这样: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
贷:原材料

这个分录本身很简单,就是把材料从仓库(原材料科目)转到用它的地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关键在于,贷方的“原材料”科目,我们登记的金额是“计划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

这就会引出真正的问题: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不一样怎么办?这才是这个业务的核心。所以,光知道上面那条分录,其实只懂了一半。另一半,也是更重要的一半,是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

我们先搞清楚,公司为啥要用计划成本法。

原因很简单:为了方便。想象一个大工厂,每天领用成千上万种螺丝、钢板、电子元件。如果每次领用,你都要用加权平均法或者先进先出法去算这次领用的实际成本是多少,那会计得累死,仓库也得疯。而且生产车间想知道自己用了多少成本,也得等会计算半天。

所以,大家想了个办法。年初,我们给每一种原材料定一个“计划单价”,比如A材料,就按10块钱一公斤算。这个价格在一年内基本不变。以后不管实际买来是9块还是11块,仓库发料时,一律按10块钱记。

这样做,平时发料就快了。仓库发了80公斤A材料给生产线,会计直接做:

借:生产成本 800元 (80公斤 * 10元/公斤)
贷:原材料 800元

你看,这样是不是很简单?每天的领料单,直接乘以计划单价就行了。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买材料的时候,实际花的钱可不是计划的那个数。比如,我们这个月买了100公斤A材料,实际单价是11块,总共花了1100块。

这时候,采购入库的分录就不能简单处理了。它必须同时处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矛盾。分录是这样的:

借:原材料 1000元 (按计划成本100公斤 * 10元/公斤入账)
材料成本差异 100元 (实际和计划的差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100元 (按实际成本付款)

看到没有?多出来一个叫“材料成本差异”的科目。这个科目就是个“垃圾桶”,专门装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价。

如果实际采购价高于计划价(像上面这个例子),差额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这叫“超支差异”。反过来,如果实际买成9块钱一公斤,那差额100块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这叫“节约差异”。

好,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发料分录。我们按计划成本发了800块的料到生产成本里。但这800块只是个“临时成本”,它不真实。真实的成本,应该包含了那部分我们多花了钱的“超支差异”。

所以,到了月底,我们必须做一件事:把“材料成本差异”这个垃圾桶里的东西,按比例分摊出去。分给谁呢?就分给这个月用了这些材料的地方。一部分分给已经发出去了的材料(进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另一部分留给还在仓库里的材料(期末库存)。

怎么分摊呢?要算一个“材料成本差异率”。

公式是: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的差异 + 本期入库的差异)/ (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 + 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假设期初仓库里没材料也没差异,一切从零开始。

  • 本期入库的差异:100元(借方)
  • 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0元

那这个月的差异率 = 100 / 1000 = 10%

这个10%就是说,我们每发出1块钱计划成本的材料,实际上就要承担0.1元的超支差异。

现在我们看,这个月总共发了多少计划成本的材料?就是我们最开始那个分录里的800块。

那么,这800块材料应该分摊的差异金额 = 800元 * 10% = 80元。

所以,月底我们要补一笔分录,把这80块的差异也转到生产成本里去:

借:生产成本 80元
贷:材料成本差异 80元

做完这笔分录后,我们再看“生产成本”这个科目。它里面关于A材料的成本是多少?是两笔借方的合计数:一笔是发料时的800元(计划成本),一笔是月底分摊的80元(成本差异)。总共是880元。

我们来验算一下。这个月发了80公斤材料,实际采购单价是11块,那这80公斤的实际成本是不是就应该是 80公斤 * 11元/公斤 = 880元?完全对得上。

所以,整个流程是这样的:

  1. 平时采购:按“实际成本”付款,按“计划成本”记原材料,差额进“材料成本差异”。
  2. 平时发料:一律按“计划成本”从原材料转出,记到生产成本等科目。这一步图的就是简单快捷。
  3. 月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把应该由本月发出材料承担的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到生产成本等科目。这一步是为了把账调平,让成本回归真实。

所以,你问“结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会计分录是什么”,答案虽然是“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但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只做了这一步,而忘了月底去分摊差异,那你的产品成本、期末库存成本就全都是错的。老板看到报表,以为成本控制得很好(因为只看到了计划成本),实际上可能已经超支很多了。这是个大坑,新人很容易踩进去。

总结一下,计划成本法不是一个分录能搞定的,它是一整套“平时按计划、月底调差异”的流程。核心就是围绕“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这两个科目来展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结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会计分录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